张某,男,40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中医治法为

题目
张某,男,40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中医治法为

A.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B.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C.活血通窍,祛瘀生新
D.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E.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中医辨证为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D
D

第2题: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辨证为( )

A.肝阳上亢证

B.气血亏虚证

C.肾精不足证

D.痰湿中阻证

E.瘀血阻窍证


参考答案:D

第3题:

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诊断为( )。

A.眩晕

B.头痛

C.晕厥

D.痫证

E.胃痛


正确答案:A

第4题:

病例摘要:肖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现症: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眩晕。中医证型诊断:痰湿中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为主症,辨病为眩晕。现症见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为痰湿中阻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剂名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9g,陈皮6g,白术18g,薏苡仁6g,茯苓6g,天麻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5题:

患者,女,42岁。眩晕昏蒙,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病机是

A.湿困

B.气虚

C.血虚

D.痰浊

E.肾虚


正确答案:D
痰浊蒙蔽清窍,眩晕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胸闷恶心。

第6题:

张某,男,40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首选的方剂是

A、归脾汤

B、左归丸

C、通窍活血汤

D、天麻钩藤饮

E、半夏白术天麻汤


参考答案:E

第7题:

患者,女,35岁,眩晕,头重昏蒙,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首选

A.藿香正气散

B.天麻钩藤饮

C.黄连温胆汤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正确答案:E

95.[解析]根据眩晕,头重昏蒙,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濡滑可判断为是由痰湿所导致的。故选E。

第8题:

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

B.黄连温胆汤

C.藿香正气散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正确答案:E
该患者为眩晕之痰湿中阻证。证候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第9题:

患者,眩晕,头晕头重,视物不清,胸闷呕恶,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选用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患者眩晕,头晕头重,视物不清,胸闷呕恶,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选用A.天麻钩藤汤

患者眩晕,头晕头重,视物不清,胸闷呕恶,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当选用

A.天麻钩藤汤

B.归脾汤

C.左归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以上都不适宜


正确答案:D
此证为眩晕之痰湿中阻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