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6岁3个月,主诉下前牙长出"双层牙",求治。

题目
某女,6岁3个月,主诉下前牙长出"双层牙",求治。

常见应考虑的诊断是
A.恒牙早期
B.乳牙下沉
C.乳牙滞留
D.多生牙
E.牙瘤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儿,女,7岁。其父母发现该患儿下前牙长出“双层牙”,入院要求治疗。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多生牙

B.乳牙滞留

C.畸形中央尖

D.乳牙下沉

E.牙瘤


正确答案:B
从题干患者下前牙生出“双层牙”得知该患者为乳牙滞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2题:

前牙覆牙合,正常的是

A.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唇面小于1/2

B.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唇面小于2/3

C.上前牙不能完全盖过下前牙唇面

D.上前牙与下前牙的切缘相对

E.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唇面在切道1/3以内


正确答案:E

第3题:

男性,35岁,主诉刷牙时牙龈出血,口腔有异味,双侧后牙及下前牙轻度松动,伴有咬合痛。影响正常进食求治。 晚期可能出现的伴发症状

A.中度深度牙周袋

B.重度牙龈炎症

C.急性牙周脓肿

D.牙槽骨水平吸收

E.牙齿松动咬合痛


正确答案:C
牙周炎的四大基本症状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因此A、B、D、E均是牙周炎的基本症状,而不是其伴发症状,因此A、B、D、E均不选。牙周炎的伴发症状有牙周脓肿、牙龈退缩及牙的病理性移位,因此本题中,急性牙周脓肿应是成人型牙周炎的晚期伴发症状。本题应选C.牙齿松动不是牙周炎的晚期表现,牙齿移位才是晚期表现。

第4题:

患者,女,6岁8个月。其父母发现该患儿下前牙长出“双层牙”,入院求治。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牙瘤
B:多生牙
C:乳牙滞留
D:乳牙下沉
E:恒牙早萌

答案:C
解析:
6岁患儿下前牙长出“双层牙”,最可能的诊断是乳牙滞留。

第5题:

患儿,男,7岁,下前牙长出“双排牙”,经检查,前排牙松动Ⅰ度,后排牙位于牙列舌侧。
引起下前牙区“双排牙”的常见原因是

A.恒牙向前庭方向运动不充分
B.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发生骨性粘连
C.乳牙根吸收过程中新的牙骨质和牙槽骨沉积
D.恒牙早萌
E.恒牙异位萌出

答案:A
解析:
有时在乳前牙区有“双排牙”现象,这是由于恒牙向前庭方向运动不充分,乳牙仍滞留在原位,恒牙在其舌侧萌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某女性患儿,6岁8个月。其父母发现该患儿下前牙长出“双层牙”,入院求治。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牙瘤

B.多生牙

C.乳牙滞留

D.乳牙下沉

E.恒牙早期


正确答案:C
患儿下前牙长出“双层牙”,最可能的诊断是乳牙滞留。

第7题:

某女性患者,25岁,主诉:下前牙唇侧牙龈长一肿物3个月,并慢慢增大。若诊断为妊娠瘤,下列治疗方案哪一项不正确

A.口腔卫生宣教
B.牙周基础治疗
C.炎症严重时龈袋内可用1%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D.手术期可选择在妊娠的第4~6个月
E.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答案:E
解析:
妊娠期间对全身口服抗菌药物要谨慎。

第8题:

女34岁,下牙3至3拥挤,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1唇向移位。

37.此患者需要调牙合的最可靠依据是()。

A.下3至3拥挤

B.深覆牙合

C.深覆盖

D.预防性调牙合

E.左上1前伸牙合时有早接触

38.若此患者,1正中牙合时无早接触、前伸牙合时有早接触,应调磨()。

A.上前牙的舌侧边缘嵴

B.下前牙切缘的颊面

C.下前牙切缘

D.上前牙切缘

E.上前牙的舌面与下前牙切缘的颊侧面

39.此患者,1正中牙合、前伸牙合均有早接触,应调磨()。

A.上前牙的舌侧边缘嵴

B.下前牙切缘的颊面

C.下前牙切缘

D.上前牙切缘

E.上前牙的舌面与下前牙切缘的颊侧面


答案:37.E38.A39.C

第9题:

某女,6岁3个月,主诉下前牙长出"双层牙",求治。

引起乳前牙区"双层牙"的常见原因是
A.恒牙过早萌出
B.恒牙错位
C.在乳牙牙根吸收过程中,新的牙骨质和牙槽骨沉积
D.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发生骨性粘连
E.恒牙向前庭方向运动不充分

答案:E
解析:

第10题:

女性,31岁。主诉:右下颌前牙根尖部黏膜反复肿胀流脓3个月。(病例题)


正确答案: 1.初步诊断
右下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窦型)。
2.问诊内容
(1)现病史
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A.邻近牙齿有无牙体龋损、疼痛或松动,周围软组织有无肿胀疼痛。
B.肿胀流脓前有无其他临床表现,流脓处有无溃疡,脓液中是否有肉芽组织。
C.伴随症状:邻近牙齿有无松动及咬合不适,周围软组织或骨组织有无肿胀、疼痛等症状。
D.食欲、睡眠、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
②诊疗经过
A.是否到医院就诊,有无做过检查和相应的治疗等。
B.治疗用药及效果如何。
(2)相关病史
①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②与该病症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邻近牙或骨组织外伤或手术治疗史。有无局部放射治疗史等。
3.问诊技巧
(1)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2)能够围绕病情询问。
4.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因该患者病变部位明确,很容易排除某些疾病,如牙周组织炎症、腮腺炎、特异性感染引起的窦道、先天性瘘管或窦道等。
(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见于下颌,瘘口可以发生在下颌任何部位的黏膜或皮肤上,也常发生于死骨形成的部位。瘘口排出的脓液多并有较多的肉芽组织,用探针从瘘口探入可探及粗糙的骨面。结合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和X线片显示的骨质破坏可做出诊断。
(2)放射性骨坏死病变部位有大剂量放射治疗史,患者多有持续性剧痛,瘘口肉芽不多,瘘口处常可见到暴露的骨面或可用探针触及粗糙的骨面。此种窦道多长期存在,对治疗反应差。
(3)损伤性窦道有局部外伤史,若伤口内有异物存留,可造成经久不愈的流脓窦道。瘘口处多有感染的肉芽组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