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说:应该对残忍的杀人犯施以极刑,这是明智的行为。因为这可以阻止可恶的犯罪,并在长时期内使整个社会承受的痛苦减至最小。死刑是一个健全社会的自我防范。李某说:你忽视了一条,即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力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力,那么,死刑能否阻止犯罪这一点就无关紧要了。假设死刑不能阻止犯罪,那么,张某和李某的观点将以下面哪一种方式受到影响?(  )

题目
张某说:应该对残忍的杀人犯施以极刑,这是明智的行为。因为这可以阻止可恶的犯罪,并在长时期内使整个社会承受的痛苦减至最小。死刑是一个健全社会的自我防范。李某说:你忽视了一条,即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力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力,那么,死刑能否阻止犯罪这一点就无关紧要了。假设死刑不能阻止犯罪,那么,张某和李某的观点将以下面哪一种方式受到影响?(  )
A.张某和李某的观点都不会受到加强或削弱
B.李某的观点受到削弱,张某的观点得到加强
C.张某的观点受到削弱,李某的观点不受影响
D.张某和李某的观点都被削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李某和张某在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后就构成了犯罪既遂。隐匿罪证,并不能改变犯罪既遂的性质。

第2题:

是否应当废除死刑,在一些国家中一直存在争议。下面是相关的一段对话。

史密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允许甚至提倡对罪大恶极者执行死刑。公开执行死刑的震慑作用显然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必要机制。

苏珊:您忽视了讨论这个议题的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事实上这样的权利不存在,那么讨论执行死刑是否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事实上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则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这一事实对两人所持观点影响?

A.两人的观点都得到加强。

B.两人的观点都未受到影响。

C.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

D.史密斯的观点未受影响,苏珊的观点得到加强。


正确答案:C
解析:苏珊的观点是,执行死刑是否可取,首先不取决于它是否能减少恶性犯罪,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史密斯的观点是,执行死刑可取,因为它能减少恶性犯罪。因此,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的事实,使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而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

第3题:

被告人张某与有妇之夫李某通奸,为了达到独自占有李某并与之结婚的目的,张某多次怂恿李某与自己的妻子离婚,但李某迟迟下不了决心。张某见李某无意离婚,便心生歹念,决定害死李某的妻子。一次,李某的妻子生病卧床在家,张某以同事的身份去看望,趁李某及其妻不备,在李某为其妻煎好的中药中下了安眠药。下完安眠药之后,张某自觉心虚,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张某走后,李某将下有安眠药的中药倒给妻子喝了。不一会儿其妻便昏昏睡去,但李某只当妻子是因为太累的缘故,并没有在意。直至第二天早上醒来,李某才发现妻子已经死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李某明知张某往中药里下了安眠药而故作不知,仍然将中药倒给妻子喝了,则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这时,李某与张某是否构成共犯?

2.对于张某,如果公安机关将其逮捕后发现其已怀孕,则对其能否适用死刑?能否适用死刑缓期执行?为什么?

3.如果张某在宣判的时候仍然怀孕,对其能否适用缓刑?

4.如果张某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是否应当同时剥夺其政治权利?

5.如果张某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在缓期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什么?

6.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被减为无期徒刑后,张某还能否获得减刑或者假释?如不能,请说明理由;如能够,其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如果李某明知而将下有安眠药的中药给妻子喝,则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妻子死亡的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时,虽然李某与张某二人都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因二人之间并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不构成共犯。
2.根据我国《刑法》第48条之规定,对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和死缓。故对张某能否适用死刑或者死缓,应区别两种情形而定:如果张某虽然在被逮捕时怀孕,但在审判的时候已经自然流产,则对其可以适用死刑或者死缓;但如果其在被逮捕时怀孕,在被审判的时候仍然怀孕而并没有自然流产,则对其不得适用死刑或者死缓。
3.不能适用缓刑。所谓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的法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者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根据《刑法》第72条之规定,只有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以宣告缓刑。宣判时怀孕并不能构成适用缓刑的条件,故对张某不能适用缓刑。
4.《刑法》第5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处的“死刑”应当包括死缓在内。故对张某也应当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5.在缓期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惟一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
6.在符合条件时,张某仍然有机会获得减刑。获得减刑的条件是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但张某不能获得假释的机会,因为我国《刑法》第81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第4题:

是否应当废除死刑,在一些国家中一直存在争议。下面是相关的一段对话:史密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允许甚至提倡对罪大恶极者执行死刑。公开执行死刑通过其震慑作用显然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必要机制。苏珊:您忽视了讨论这个议题的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事实上这样的权利不存在,那么,讨论执行死刑是否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事实上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则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这一事实对两人所持观点影响?

A.两人的观点都得到加强。

B.两人的观点都未受到影响。

C.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

D.史密斯的观点未受影响,苏珊的观点得到加强。

E.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受到削弱。


正确答案:C
解析:史密斯的观点是:应该执行死刑,因为它能减少犯罪。苏珊的观点是:执行死刑是否可取,首先不取决于它是否能减少恶性犯罪,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因此,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的事实,使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而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选项C是正确答案。

第5题:

约翰:处死残忍的杀人犯是允许的甚至是明智的。毕竟公开处决可以起到遏制残忍的犯罪并减少长期遭受的痛苦。死刑是一种社会的自我防范。 玛丽:你忽视了一个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即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有权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利,那么死刑是否能遏制犯罪这一问题就不那么重要。如果可以确定死刑能遏制犯罪,则约翰和玛丽的立场以下述哪种方式受到影响?( )

A.约翰和玛丽的立场都得到加强。

B.约翰的立场得到加强,玛丽的立场没有受到影响。

C.约翰的立场没有受到影响,玛丽的立场得到加强。

D.约翰的立场得到加强,玛丽的立场受到削弱。


正确答案:B
解析:约翰的立场是,死刑可以遏制犯罪。玛丽的立场是,考虑死刑是否可以遏制犯罪的先决条件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因此,如果死刑确实能遏制犯罪,则约翰的立场得到加强,而玛丽的立场则没有受到影响。

第6题:

某教授就死刑问题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严厉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预防重大犯罪,例如在美国,实行死刑的州,其犯罪率要比不实行死刑的州低。因此死刑能减少犯罪。

以下选项最有可能质疑该教授观点的是( )。

A.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

B.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废除了死刑

C.美国的法律规定了在犯罪地起诉并按其法律裁决,许多罪犯因此经常流窜作案

D.在最近几年,美国民间呼吁废除死刑的力量在不断减弱


正确答案:C
削弱质疑型题目。A、B、D项对教授的观点没影响;题干中教授的观点是死刑能减少犯罪,而C项说明犯罪并没有减少,而是流窜作案了,质疑了教授的观点。故选C。

第7题:

张珊说:应该对残忍的杀人犯施以极刑,这是明智的行为。因为这可以阻止可恶的犯罪,并在长时期内使整个社会承受的痛苦减至最小。死刑是一个健全社会的自我,防范。李斯说:你忽视了一条,即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利,那么,死刑能否阻止犯罪这一点就无关紧要了。假设死刑不能阻止犯罪,那么,张珊和李斯的观点将以下面哪一种方式受到影响?

A.张珊和李斯的观点都不会受到加强或削弱。

B.李斯的观点受到削弱,张珊的观点得到加强。

C.张珊的观点受到削弱,李斯的观点不受影响。

D.张珊和李斯的观点都被削弱。


正确答案:C
解析:张珊的观点是:死刑可以阻止犯罪,所以应该对残忍的杀人犯施以极刑。李斯的观点是: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而不是死刑能否阻止犯罪。如果死刑不能阻止犯罪,那么张珊的观点前提就被否定了,其结论就被削弱了;而李斯的观点不受影响。

第8题:

John:处死残忍的杀人犯是被容许的甚至是明智的。毕竟公开处决可以遏制残酷的犯罪并减少罪犯长期遭受的痛苦。死刑是一种社会的自我防范。 Mary:你忽视了一个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即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利,那么死刑是否能遏制犯罪这一问题就不那么重要。 如果可以确定死刑不能遏制犯罪,则John和Mary的立场受到哪种影响?( ) A.John和Mary的立场都不会受到影响 B.John和Mary的立场会受到削弱 C.Mary的立场得到了加强,而John的立场没有受到影响 D.John的立场受到削弱,Mary的立场不受影响


正确答案:D
如果死刑不能遏制犯罪,那么就和John所认为的“公开处决可以遏制残酷的犯罪并减少罪犯长期遭受的痛苦”产生矛盾,因此这对John的观点有削弱作用。而Mary的观点在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这和死刑不能遏制犯罪是两码事,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因此不会对Mary的观点产生影响。故选D。

第9题:

某教授就死刑问题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严厉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预防重 大犯罪,例如在美国,实行死刑的州.其犯罪率要比不实行死刑的州低。因此死刑能减少犯 罪。 以下选项最有可能质疑该教授观点的是( )。

A.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在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 B.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废除了死刑 C.美国的法律规定了在犯罪地起诉并按其法律裁决,许多罪犯阏此经常流窜作案 D.在最近几年.美国民问呼吁废除死刑的力量在不断减弱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某教授就死刑问题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严厉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和预防重大犯罪。例如在美国,实行死刑的州,其犯罪率要比不实行死刑的州低。因此死刑能减少犯罪。以下选项最有可能质疑该教授观点的是( )


A.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在刑罚体系中最严厉
B.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废除了死刑
C. 美国的法律规定了在犯罪地起诉并按其法律裁决,许多罪犯因此经常流窜作案
D. 在最近几年,美国民间呼吁废除死刑的力量在不断减弱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本题要求选出最能“质疑”的一项,该教授认为严厉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和预防重大犯罪,并举美国为例。但法律的适用存在地域性,许多罪犯为了躲避死刑,从而在未实行死列的州犯罪,使得犯罪总量并未下降,从而有力反驳了教授的观点。故答案为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