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组刺激后,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依次将呈现的刺激回忆出来。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题目
学习一组刺激后,要求被试按照刺激呈现的顺序依次将呈现的刺激回忆出来。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A.系列回忆法
B.再认法
C.自由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一项反应时的启动实验中,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启动刺激呈现200ms后消失,随后为100ms空白间隔,之后为呈现400ms的目标刺激。某被试在启动刺激呈现1100ms后做出了反应,则该被试对这个项目的反应时是()。

A.200ms

B.300ms

C.500ms

D.800ms


正确答案:C

第2题:

()是将原刺激采用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个体加以确认。

A.以上都不是

B.回忆法

C.再认法

D.再学习法


参考答案:C

第3题: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正确答案:B

第4题:

向被试多次呈现几个固定的刺,然后记录各个刺激引起的相应反应的次数,以测定感觉限。这种方法是()

A.极限法
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
D.信号检测法

答案:B
解析:

第5题:

让被试学习一些单词,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照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在回忆的正确率上,( )遗忘得最少。

A.最先呈现的词
B.中间呈现的词
C.最后呈现的词
D.以上三者都一样

答案:C
解析:
记住系列位置曲线就知道,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

第6题:

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词随机混在一起,在速示条件下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词,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

A、再认法

B、节省法

C、回忆法

D、对偶联合法


参考答案:A

第7题:

为了防止在反应时实验中出现“假反应”,常采取的措施有()

A.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间的时距
B.与被试签订实验诚信守则
C.运用统计方法事后检验
D.呈现“空白刺激”

答案:A,D
解析:
反应时。 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避免被试的过早反应,尤其是在刺激与预备信号之间的时距保持恒定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是常见。为了防止被试这种“假反应”,有两种有效的措施:第一,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间的时距:第二,插入侦查试验,即发出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或者说是呈现“空白刺激”,如果被试对空白刺激仍作出反应,则表明被试存在假反应,其实验结果无效。故选择AD。假反应并不是被试不诚信,所以排除B项。统计方法事后检验是对已经发生的无关变量进行事后弥补,即假反应已经发生,题意是避免,所以排除C项。

第8题:

给被试呈现多个刺激,只要求他对其中某个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它刺激不作反应,该反应时属于()。

A.A反应时

B.B反应时

C.C反应时

D.D反应时


正确答案:C

第9题: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  )

A.再认法
B.节省法
C.知觉辨认
D.对偶联合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再认法和知觉辨认的区别能力。再认用来测外显记忆,是指将学过的与未学的项目混合在一起,让被试辨认哪些是学过的。而知觉辨认是测量内隐记忆的一种方法,是把新的项目和旧的项目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我们发现学过的比未学过的辨认的正确率要高,这就是内隐记忆的效果。

第10题:

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对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A.定向遗忘
B.返回抑制
C.提取诱发遗忘
D.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
在回忆部分记忆材料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的降低叫做提取诱发遗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