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

题目
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近代,科举制被废除,西方的学校被引进中国的时间是:()

A.1898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12年


参考答案:B

第2题:

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将教育纳入国家政务的是( )

A.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B.颁行新的学制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各省城改办大学堂

答案:B
解析:
清政府在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在其内容中将学制分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等教育,并详细规定了管理体制。清政府在全国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学校教育制度,标志中国进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

第3题:

1905年8月“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制度从此废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阐述科举走向废除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科举制度必须废除。
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1)增新阶段;
(2)革旧阶段;
(3)废除阶段。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文化知识的学习必须为德育服务。
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1)立志有恒;
(2)自省自克;
(3)改过迁善。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并重;
(4)诚实谦虚等。

第5题: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正确答案:1905

第6题:

从中国近代对科举的改革历程分析如何看待清末废科举的政策。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科举制从改革到废除共分为三个步骤:
(1)改革科举内容。如维新变法时下令废八股,改策论。
(2)递减科举中额。清政府采取每年递减名额的方法来逐步取消科举。
(3)科举制的完全废止。1905年下诏各省全部取消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长期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在形式上宣告结束,一个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在逐步形成。由此,全国兴起办新学的热潮,至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万人。
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新学堂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教育迅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系统开始形成。但也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受教育机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再像以前那样,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育得到普及,却出现了一大批人不能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教育,使受教育机会受到限制的状况。

第7题:

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1)正面影响:
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负面影响: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第8题: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于1904年废除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中国近代史上正式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清末新政

第10题:

中国近代,科举制被废除,西方的学校被引进中国的时间是:()

  • A、1898年
  • B、1905年
  • C、1910年
  • D、1912年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