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题目
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立即开始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B.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局部症状仍不能控制,应手术治疗
C.手术行软组织切开引流术
D.患肢可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抗菌药物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面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中,抗菌药物起主要作用,尽早控制感染,使疾病早愈;而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主要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术前、术后和急性发作期使用抗 生素控制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正确答案: 治疗的目的是:
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的方法是:
⑴全身治疗:支持、对症、培补;
⑵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体温下降后须继续使用抗生素2~3周;
⑶局部减压和引流:诊断一经明确,在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
⑷局部固定: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骨膏托固定于功能位,以利患肢休息,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急性炎症消退后用石膏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单选题
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项错误?(  )
A

立即开始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B

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局部症状仍不能控制,应手术治疗

C

手术行软组织切开引流术

D

少量多次输血,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E

患肢可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正确答案: E
解析:
A、B、D、E四项均对,手术也对,但不应只切开软组织引流,应行骨钻孔或开窗引流减压术。不要用探针去探髓腔,也不要用刮匙搔刮髓腔。

第4题:

简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症状:起病急、高热、脉快、患肢持续性进行性疼痛加重,儿童烦躁不安、呕吐、惊厥
(2)体征:主动与被动活动受限、皮温高、发红、肿胀、深压痛、形成深部脓肿疼痛轻但红、肿、热压痛更明显,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有病理性避孕药折可能。
(3)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抗生素、全身辅助治疗、局部辅助治疗。手术治疗;连续冲洗引流。

第5题:

抗菌药物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高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中,抗菌药物起主要作用,尽早控制感染,使疾病早愈;而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主要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术前、术后和急性发作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第6题:

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立即开始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B.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局部症状仍不能控制,应手术治疗

C.手术行软组织切开引流术

D.少量多次输血,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E.患肢可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系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治疗首先是全身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和支持疗法。如48~72小时炎症未能控制,应及时手术引流,减少全身中毒症状及防止转变为慢性骨髓炎。行软组织切开引流术是不够的,应于干骺端病变处切开骨膜,于骨上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引流骨内感染。为减轻疼痛,防止关节挛缩和病理骨折,患肢应给予适当固定。

第7题:

试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正确答案: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要点如下。(1)全身治疗: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2)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最好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体温下降后须继续使用抗生素2~3周。(3)局部减压和引流:诊断明确后,如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时,必须尽早切开,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4)局部固定:早期应用持续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以利患肢休息,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发生。急性炎症消退后应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继续固定患肢。

第8题:

关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疼痛不明显

B、多为血源性

C、常形成广泛的骨质破坏

D、常在发病5周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E、占各类颌骨骨髓炎的比例为90%以上


参考答案:E

第9题:

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立即开始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B、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局部症状仍不能控制,应手术治疗

C、手术行软组织切开引流术

D、少量多次输血,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E、患肢可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