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与某基层政府签订合同,规定该建筑队承建该政府的办公大楼,后来该施工队没有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建设,基层政府诉至法院。关于施工单位和基层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某施工单位与某基层政府签订合同,规定该建筑队承建该政府的办公大楼,后来该施工队没有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建设,基层政府诉至法院。关于施工单位和基层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权型法律关系,因为双方签订的是“合同”
B.隶属型法律关系,因为双方存在隶属关系
C.不形成法律关系,因为建筑队没有履行合同内容
D.保护性法律关系,因为建筑队没有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施工单位与基层政府基于承包合同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所作的分类、平权型法律关系是存在于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因此施工单位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区人民法院需要建设办公大楼,遂向市建设局申请施工许可。市建设局经过审查,作出准予施工许可。在该办公大楼施工过程中,市政府发现该区法院尚未办理该办公大楼用地的批准手续,欲撤销市建设局的施工许可,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市政府不应撤销,因为施工许可是由市建设局作出的,只能由该建设局撤销

B.市政府可以撤销,因为该施工许可是不符合法定建设许可条件的

C.市政府不应撤销,因为撤销该施工许可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D.市政府可以撤销,因为市政府是市建设局的上级机关,有权撤销


正确答案:C
【答案】C
【考点】行政许可的撤销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69条第l、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同时,第3款规定:“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在本案,如果市政府撤销施工许可,会导致人民法院的办公大楼停建,这会导致公共利益的重大损害,因此本题中的许可不应被撤销。

第2题:

农民林某与松溪镇政府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迁后,该镇政府未给予足额补偿。林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该镇政府给予补偿。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法院在调解中与农民甲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B、法院与甲、镇政府在调解中的法律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C、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D、农民甲与该镇政府签署协议所形成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C

   【考点】本题考点是对法律关系种类的判断。

   【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将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因此,本案中林某与松溪镇政府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如亲权关系中的家长与子女,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之原、被告关系等。林某与松溪镇政府之间以及法院在调解中与诉讼双方应是平权或横向法律关系。

 

第3题:

与中央政府相对应的术语是()

A、地方政府

B、层级政府

C、基层政府

D、下级政府


参考答案:A

第4题:

根据现行宪法,居民委员会是()。

  • A、基层人民政府
  • B、基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 C、基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 D、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下列关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层人民政府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不属于国家政权组织
C.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D.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规定并拨付

答案:A
解析:

第6题:

下列有关村民委员会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A.是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B.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主任由民主选举产生,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

D.向乡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正确答案:B

「考点」对村民委员会的认识「解析」《宪法》第111条第1款,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7题:

简述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基层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最低层级。它直接面向居民,向他们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其工作的好坏直接与辖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的态度。
这就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国家政治统治的稳定,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实施,都地基层地方政府活动的结果,因此,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8题:

因某省政府违反国务院有关收购蚕茧的规定,国家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对该省进行一定数量的罚款。如该省政府对此罚款不服,它应该向( )起诉。

A.该主管部门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该省政府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C.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D.该省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C
参见《行政诉讼法》第14条。

第9题:

某县公安局根据《县政府关于禁止到京上访的通告》,以擅自到京上访为由对本县居民黄某给予3000元罚款。黄某不服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县政府复议维持后,黄某不服起诉,并请求法院对该通告进行审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本案被告仅有县公安局
B:本案管辖法院是县法院
C:黄某无权请求法院对通告进行审查
D:法院认为通告违法的,应向县政府提出处理建议

答案:A,B,C
解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复议维持的案件,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故本案被告为县公安局和县政府,故A项错误。根据该法第15条第1项,县政府为被告的,由中级法院管辖,故B项错误。根据该法第53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除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据此,黄某有权请求法院对通告进行审查,故C项错误。根据该法第64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该法第53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故D项正确。

第10题: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

  • A、政府管理和基层组织有机结合
  • B、政府管理和基层协同有机结合
  • C、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有机结合
  • D、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