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成立要件,便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为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两个方面。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行为能)b的自然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与法人也只有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意思表示真实。即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思须与其真实意愿是一致的。
(3)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无规定的情况下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第2题: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些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法律不仅要求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与行为人的“相应”,即使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只有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为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同时与其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3)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是指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行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性或任意性规定以规避法律。所谓社会公共利益,主要指社会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等。
(4)符合法定形式。当法律规定某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或当事人约定的某种形式时,符合该形式即成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是一种人为的法律事实
B.有些情况下,意思表示就等同于法律行为
C.民事法律行为不一定都是合法行为
D.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不同于其生效要件
第6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7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生效要件
(一)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
(二)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三)生效要件:1、行为人合格:指的是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3、行为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4、行为形式合法: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
第8题:
简答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实质要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是当法律规定某种民事法律行为应采取特定形式的,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方为有效。
第9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指每个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均须具有的条件,包括( )。
Ⅰ.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Ⅱ.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Ⅲ.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
Ⅳ.行为人年满18周岁
A.Ⅰ、Ⅱ
B.Ⅱ、Ⅲ
C.Ⅰ、Ⅱ、Ⅲ
D.Ⅱ、Ⅲ、Ⅳ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