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专利权的主体提法错误的是( )。

题目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主体提法错误的是( )。


A.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B.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

C.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D.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委托人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考查专利权。

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A选项正确。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B选项正确。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C选项正确。

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双方约定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权归委托方,从其约定。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受托人,但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D选项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不同类型的审计主体应制定相同的审计准则

B.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职业责任的最低要求

C.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D.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专利权的保护对象是( )。A.专利权的主体B.专利权的内容C.专利权的客体D.专利权的所有人


正确答案:C

第3题:

所谓专利权的主体,是指专利权的所有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主体提法错误的是( )。

A.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B.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
C.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D.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委托人

答案:D
解析:
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双方约定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权归委托方,从其约定。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受托人,但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第5题:

关于医学实践与医学伦理学的关系,下述提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A

第6题:

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以公有制为主导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D、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E、非公有经济为补充计划与市场


参考答案:AD

第7题:

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述提法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E

第8题: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客体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指专利权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B.是指按专利法规定,可以授予专利权给予保护的发明创造

C.世界各国的专利权客体都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D.我国专利权的客体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关于专利权的主体提法错误的是( )

A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B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

C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

D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委托人


正确答案:D
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如果双方约定发明创造的申请专利权归委托方,从其约定。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如果单位或个人之间没有协议,构成委托开发的,申请专利权以及取得的专利权归受托人,但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第10题:

下列关于不良反应的提法,错误的是( )

A.继发反应
B.变态反应
C.后遗效应
D.副作用
E.耐受现象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