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待业的概念适用于( )。

题目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待业的概念适用于( )。

A.农村人口
B.城镇人口
C.城市人口
D.无业人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定额法和清单法是两种不同的计价体系。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前者适用于市场经济,后者适用于计划经济

B、前者适用于计划经济,后者适用于市场经济

C、两者都适用于计划经济

D、两者都适用于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B

第2题:

按照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观点,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收入
B.分配
C.调节
D.监督

答案:B
解析: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很长时间内,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认为财政具有分配、调节和监督三个职能,并且认为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分配职能是基本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是派生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通过分配职能来发挥作用。

第3题: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建国以前我国就采用“社会政策”的概念,并一直实施社会政策行动

B.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定量配给和低价供应制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在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充分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C.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城乡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D.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城市和农村都为劳动者提供了充分而稳定的就业;通过计划性的劳动工资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的保险和高水平的福利性服务


正确答案:B
 说法正确的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定量配给和低价供应制度,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在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充分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第4题: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是一种()

  • A、自我保险
  • B、就业保障
  • C、自我保障
  • D、共同保障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关于失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03年,在我国关于失业人员的统计中,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
B.2003年,在我国关于失业人员的统计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情况视同失业
C.从1995年起正式使用 “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
D.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待业的概念只适用于城镇人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失业与失业统计的内容。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

第7题: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设备采购一般是通过()

  • A、自行采购
  • B、委托采购
  • C、分散采购
  • D、调拨采购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偏重于通过直接管制调节国际收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是:()。

  • A、建国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计划经济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 。


正确答案: (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混合、国家和单位混合。
(2)它是一种双重分割的体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分割,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
(3)它是一种身份差异的等级化福利。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的福利水平差异较大。
(4)它是一种基于工作伦理的就业关联的福利。只有进入工作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
(5)它是一种去家庭化的福利制度。“单位-集体”福利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