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因冠心病入院。查体:体温37.0℃,心率110次/分,脉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该脉搏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题目
患者男,62岁。因冠心病入院。查体:体温37.0℃,心率110次/分,脉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该脉搏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A.先测脉率,再测心率
B.护士测脉率,医生测心率
C.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D.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一分钟
E.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5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入院,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02次/分,脉率78次/分。此患者的脉搏是()。

A.交替脉

B.短绌脉

C.水冲脉

D.奇脉

E.数脉


正确答案:B

第2题:

患者男,62岁。因心房颤动住院治疗。心率114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搏细弱,且极不规则,此时护士观察脉搏与心率做法正确的是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

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

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


参考答案:C

第3题:

患者,女性,30岁。因“冠心病,心房纤颤”入院,护理体检时,体温37.2aC,心率120次/分,脉率90次/ 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9。患者脉搏为

A.洪脉

B.速脉

C.绌脉

D.丝脉

E.缓脉


正确答案:C
脉搏短绌,也称为“绌脉"0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患者。发生机制: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产生心音,而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心律失常越严重时,“绌脉"越多,当病情好转时,“绌脉一消失。若遇此患者,应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第4题:

某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入院。护士为其测量脉率、心率的正确方法是

A.先测脉率,再测心率,均测1分钟

B.护士测脉率,医生测心率,各测1分钟

C.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D.一人测脉率、心率,一人计时

E.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1分钟


正确答案:E
从患者的诊断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脉搏应该是绌脉,故应两人同时测,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

第5题:

某患者,入院时心悸、气短、焦虑,自觉心跳不规则。查体:P 96次/分,HR 140次/分,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该患者的脉搏为

A、速脉

B、间歇脉

C、二联率

D、三联率

E、绌脉


参考答案:E

第6题:

患者男,62岁,因冠心病入院。查体:体温:37.0℃,心率110次/分,脉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该脉搏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A.先侧脉率,再测心率

B.护士侧脉率,医生测心率

C.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D.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一分钟

E.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正确答案:D

第7题:

下列有关脉搏测量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护士用示指、中指和环指的指端按在动脉上,计数1分钟脉率

B.诊脉时,如有异常,再重复测1、2次,以求准确

C.当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数1分钟心率代替诊脉

D.如患者心率和脉率不一致时,护士应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各测1分钟

E.诊脉时,不可用拇指,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患者脉搏相混淆


正确答案:D
如发现患者心率和脉博不一致的时候,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由听心者发出“始”“停”口令,数1分钟,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分。

第8题:

患者男,62岁。因冠心病入院。查体:体温37.0℃,心率110次/分,脉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该脉搏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A、先测脉率,再测心率

B、护士测脉率,医生测心率

C、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D、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一分钟

E、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参考答案:A

第9题:

脉搏短绌正确的记录方式为

A.心率/脉率/分

B.脉率/心率/分

C.心率/脉率

D.脉率/心率

E.心率/脉率/秒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脉搏短绌正确的记录方式是

A.心率/脉率/分

B.脉率/心率/分

C.心率/脉率/秒

D.脉率/心率/秒

E.脉率/心率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