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分布时,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模型相比,其主要差别有()。 A.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可忽略 B.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不可忽略 C.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湖平均流量 D.河口模型的稀释能力可忽略

题目
预测可降解污染物浓度分布时,河口一维水质稳态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稳态模型相比,其主要差别有()。
A.河口模型的自净能力可忽略 B.河口模型的纵向离散作用不可忽略
C.河口模型采用河段湖平均流量 D.河口模型的稀释能力可忽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解析解预测河口氨氮浓度纵向分布无需输入的参数是()。
A.余流量或余流速 B.一阶衰减系数
C.纵向离散系数 D.横向混合系数


答案:D
解析:
在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中,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设定条件: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当考虑河流的纵向混合时,由于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的作用远小于由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剪切离散,一般可将其忽略,即忽略横向混合作用,模型中无需输入横向混合系数。

第2题:

不分层的非网状感潮河段,项目排污断面分配的月均浓度增量不得超过0.5mg/L河口特征值

,年最枯月河段径流量Qf为3m3/s(含污水排放量),按一维稳态河口水质模型估算的该项目COD允许排放量是( )。

A.64.8kg/D
B.129.6kg/D
C.259.2kg/D
D.518.4kg/D

答案:C
解析:
按一维稳态河口水质模型估算,该项目COD允许排放量=0.5×10-6×3×103 ×60×60×24×2=259.2(kg/d)。

第3题:

正常排括工况下,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如何点源允许排放量,需要用的条件有( )

A 设计流量
B 背景浓度
C 水质模型参数
D 河道深度

答案:A,B,C
解析:

第4题:

在潮汐河口和海湾中,其水质预测模式运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一维水质方程:
B.污染物在水平面输移通常是重要的:
C.受波浪影响或宽浅型潮汐河口可以忽略垂向输移:
D.河口-维模型只用来描述水质组分的输移。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河口海湾预测方法,知识点在书上,技法2019版256-257页。需要理解的是,河口和海湾近海,于普通河流不同,受潮汐影响剧烈,可视为垂向上很快混合,且所谓的很多情况,主要可以参考潮汐逆流上行时,基本上沿断面整体推进。D错在河口-维模型还可以用来描述水动力特征。

第5题:

河口二维水质模型中SL和SB分别代表()。
A.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 B.垂向平均的纵向流速
C.垂向平均的横向流速 D.由边界输入的源强



答案:A,D
解析:
河口的二维水质方程为:SL+SB+SK。式中,c表示水质组分的浓度;u、v分别表示垂向平均的纵向、横向流速;Mx、My分别表示纵向、横向扩散系数;SL表示直接的点源或非点源强;SB表示由边界输入的源强;SK表示动力学转化率,正为源,负为汇;x,y表示直角坐标系;t表示时间。

第6题:

不分层的非网状感潮河段,项目排污断面分配的月均COD 浓度增量不得超过O.5mg/L。河口特征值



年最枯月间段径流量Q 为3m^3/s , (含污水排放量),按一维稳态河口水质模型估算的该项目COD 允许排放量为( )

A 64.8 kg/d
B 129.6 kg/d
C 259.2 kg/d
D 518.4 kg/d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忽略纵向离散项的原因,可解释为( )。


答案:A,B,C
解析:

第8题:

河口水质模型的解析如下: 该模型的类型是( )。

A.零维稳态模型
B.一维动态模型
C.零维稳态模型
D.一维稳态模型

答案:D
解析:
概念型。主要从式子本身判断,C(x)说明为一维模型,排除AC。式子中没有时间参数,说明是稳态模型。故选D。

第9题:

河口一维潮平均水质模型不能忽略纵向离散项的原因,可解释为( )

A.海水参与了混合稀释
B.涨落潮导致混合作用增强
C.O′Connor数

增大到不可忽略的程序
D.河口生物自净能力变弱

答案:B,C
解析:

第10题:

河口水质模型的解析解如下: 该模型的类型是()。

A.零维稳态模型
B.一维动态模型
C.零维动态模型
D.一维稳态模型

答案:D
解析:
见教材227 页。河口一维潮平均稳态方程的解析解的前提是浓度对时间求导为零,解的形式为c/co=exp(Jx)。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