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补充监测原则上应取得()有效数据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补充监测原则上应取得()有效数据

A.3d
B.7d
C.15d
D.一个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

A:至少设6个监测点
B:只设4个监测点
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
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答案:D
解析:
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各级评价项目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第2题:

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无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的污染源,拟在 1 月份对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B、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C、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D、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答案:D
解析:
7.3.2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 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现状调查补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
B. 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
C.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空气质量平均浓度
D. 监测布点应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上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答案:A,B,D
解析:
6.3 补充监测
6.3.1 监测时段
6.3.1.1 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
6.3.1.2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时次应满足所用评价标准的取值时间要求。
6.3.2 监测布点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如需在一类区进行补充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

第4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监测布点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A.1-2km
B.3km
C.5km
D.7km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某单一污染源新建项目,其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0.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应包括()

A.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评价范围内GB3095常规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C.评价范围内项目拟排放特征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D.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本项目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因子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须选择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有 ( )。

A.TSP
B.H2S
C.二噁英类
D.臭气浓度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7.3.1.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TSP,且根据3.2常规污染物定义,TSP是常规污染物,因此A正确)。7.3.1.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硫化氢在TJ36-79中有限值,且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9.3,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污染物,因此B正确),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选项D臭气浓度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2定义可知,不是一种污染物,是恶臭气体稀释到刚好无臭时的稀释倍数,因此D不选。选项C属于生活垃圾焚烧中产生的污染物,因此不选C。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A. 短期浓度
B. 长期浓度
C. 季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补充监测数据的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短期浓度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第8题:

(2019年)位于北方地区的某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监测时段应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进行现状监测。

A. 取暖期
B. 停暖期
C. 冬季
D. 夏季

答案:C
解析: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第三阶段工作程序的内容包括()

A.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D.总量控制指标核算

答案:B,C
解析:

第10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主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耍时可做1 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 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一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一期监测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