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新建1 0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
【素材】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日处理能力1 0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与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河,B河由南到北穿越A市,在A市市区段水体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B河上游为一座供水水库,在枯水期时断流。据现场踏勘,污水处理厂厂界正南120 m处有黄家湾居民200人,东南方向100 m处有晨光村居民1 80人。已知B河水文条件简单,水深不大,污水处理厂排污对B河的影响可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进行预测。
【问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列举理由说明优化的污泥处理及处置措施。
2.请根据进水和出水水质计算BOD5、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表1里。
3.请列出预测该污水处理站排放口下游20 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
4.公众参与方式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哪几个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
5.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1.答:该项目将污泥送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的方法不妥。如果污泥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4284-84)的规定,则该项目可以采用农田利用的方式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理由如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处置通常采用土地施用、陆地填埋、焚烧和海洋处置四种方式。就土地施用、陆地填埋和焚烧三种方法来说,其费用比为1:2:4。由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机质较多,并且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可作为农肥利用,故经消毒后的污泥可用于农田施用。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则农田利用安全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首先应当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2007)对污泥做浸出毒性鉴别,判断重金属是否属于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如果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则应当对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受纳的农业土壤土质进行分析论证,并对污泥农田利用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有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措施,避免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
2.答:根据计算结果,BOD5、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见表2。
3.答:预测BOD5可以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或Streeter-Phelps模式(S-P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排放口下游20 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如下:受纳水体的水质、B河的基础数据(包括流量、河宽、流速、平均水深、河流坡度、弯曲系数等)、污水总排放量、BOD5排放浓度(排放浓度含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浓度)、横向混合系数My、纵向离散系数、降解系数、废水排放口设置(是否为岸边排放、排放口离岸边的距离)等。
4.答:公众意见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如会议讨论、座谈、网络公示、热线电话、公众信箱、新闻发布,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如问卷、通信、访谈等,通过上述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尤其是黄家湾和晨光村的居民)的意见。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以下几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工程概况(包括污水处理厂规模、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总投资、主要生产工艺、建设期等)、目前A市环境质量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恶臭和含菌气溶胶对环境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的影响、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对B河产生的影响、设备运行对声环境的影响)、需拆迁居民的数量和补偿经费、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对公众的环保承诺等。
5.答:恶臭可以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1)将恶臭主要发生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远离厂址附近的居民区等敏感点的地方,以保证环境敏感点在防护距离之外而不受到影响;(2)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的黄家湾居民区和晨光村居民应当拆迁;(3)在厂区污水及污泥生产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选择种植不同系列的树种,组成防止恶臭的多层防护隔离带,尽量降低恶臭污染的影响;(4)污泥浓缩控制发酵,污泥脱水后要及时清运以减少污泥堆存,在各种池体停产修理时,池底积泥会裸露出来并散发臭气,应当采取及时清除积泥的措施来防止臭气的影响;(5)对污水厂散发恶臭气体的单元进行加盖处理,恶臭收集后处理。主要除臭技术有离子除臭法、生物除臭法和化学除臭法。
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中都有污水处理厂题目。污水处理厂项目是社会区域中的重要行业,应当引起考生的注意。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举一反三: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1)污泥处理处置一般要实施全过程管理,体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保证安全、环保,实现污泥的综合利用,回收和充分利用污泥的能源和物资。(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3)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量小于80%。(4)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4284-84)的规定;用于其他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现行规定。(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放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BOD5去除率=(150-10) /150*100% =93%,其他污染物去除率的计算方法与BOD5相同。举一反三:污水处理效率的计算公式为:Ei=(ci0-cie)/ci0*100%式中:Ei——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处理效率,%;ci0——未处理污水中Z污染物的平均浓度,mg/L;cie——处理后污水中Z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mg/L。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举一反三:水环境预测中,应根据环评技术导则、评价等级和受纳水体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的预测模式。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非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采用一维稳态模式。
式中:x——计算点离初始点(排放口)的距离,m;u—— 河水流速,m/s;Qp——废水排放量,m3/s;cp——污染物浓度,mg/L;Qh——河水流量,m3/S;的选择和论述;项目建成后某大型河道水质的改善情况以及建设项目排放的尾水对河道水体水环境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尾水排放对下游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项目运行期恶臭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居民区)和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期间(包括管道工程的施工、厂址平整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公众参与。
3.此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为改良的A/O法。其主要污染物为恶臭、噪声、固
体废物、厂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
该污水处理厂恶臭排放源主要为进水泵房、格栅井、沉沙池、初沉池、曝气池、
二沉池、污泥预浓缩池、污泥后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
噪声主要来源于进水泵、除砂机、污泥泵、鼓风机、污泥脱水泵以及厂区内外
来往车辆。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栅渣、沉沙以及从二沉池中排出的剩余污泥经浓缩及脱水后
产生的泥饼。
4.答: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外排尾水及受纳水体的水污染特征,选择BOD5、COD、氨氮为本次水质预测的主要评价因子。
5.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恶臭污染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污泥处置影响预测与评价;(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事故风险评价。
第2题:
第3题:
某企业从甲市建设局获得在该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该企业积极建厂,以进行污水处理。后甲市与邻近乙市合并。合并后的市建设委员会决定撤回原授予给该企业的污水处理经营权。该企业不服该撤回决定,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市人民政府经审查认定,以城市规划依法调整为由,维持该撤回决定。关于本案,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错误?( )
A.该企业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弥补其财产损失的请求
B.该企业可以对该撤回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C.该企业仅要求弥补其损失的,可以直接以合并后的市建设委员会为被告起诉
D.该企业可以要求合并后的市建设委员会弥补其实际投入的损失
第4题:
污水处理厂建设(20分)
某市西部拟建一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30万t/d。污水处理厂退水为某市一条主要河流的河道。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污水处理厂厂址有两个备选方案:A.余粮堡村厂址;B.小梁厂址。A方案厂址位于某市洪区余粮堡村农田和浑河南岸滩地,东南方向为余粮堡村和小梁村,与村庄最近距离为800 m。该厂址邻近浑河一段880 m大堤,将这段大堤移出场外需投资300万元。污水处理厂占地地面是余粮堡村村民蔬菜大棚、药材大棚、果木大棚等经济作物大棚,产值比普通玉米种植及其他种植业要高得多。永久性征地费用高。
B方案厂址拟选某市交通干线旁的洪区小梁村农田,主要作物是玉米及蔬菜地,没有大棚作物,农作物品种简单,永久性征地价格适宜。该厂址南界靠浑河大堤,小梁村位于其西南侧,东南侧1 200 m为余粮堡村。
【问题】
1.污水处理厂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对该项目的两个方案从经济、环境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哪个方案较好?说明理由。
2.污水处理厂恶臭的来源,恶臭的主要成分及影响恶臭物质排放的因素是什么?
3.该项目风险事故分析包括哪几部分?
4.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需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5.如何确定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6.若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CODCr平均浓度为400 mg/L,处理后CODCr允许排放浓度达到Ⅴ类水体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则该污水处理厂CODCr的去除率为多少?
1.污水处理厂选址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在城市水系的下游,其位置应符合供水水源防护要求;②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③与城市现有和规划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保持一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靠近污水、污泥的收集和利用地段;⑤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⑥征占土地的利用性质:是否有拆迁、动迁等移民安置问题。
对该项目两个方案从经济、环境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方案B为最好。该方案优点如下:
(1)征地费用适宜,无大堤改造工程,占用经济作物用地相对较少,永久性征地价格便宜。(2)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的村庄相对较远,距拟建厂址约1 200 m;污水处理厂气味影响较小,对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有利。(3)小梁村在污水处理厂侧风向,受影响较小。(4)该厂址交通方便,距离交通干线较近,方便施工运输及污泥转运。
2.恶臭主要来自:格栅及进水泵房、沉沙池、生化反应池、储泥池、污泥浓缩等装置,恶臭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氢、氨、挥发酸、硫醇类等。污水处理厂的恶臭物质排放受污水量、污泥量、污水中溶解氧量、污泥稳定程度、污泥堆存方式及数量、日照、气温、湿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恶臭以无组织面源形式排放。在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浓度最高处为污泥处置工段,恶臭逸出量最大的工段是好氧曝气池,在曝气过程中恶臭物质逸入空气。
3.污水处理厂风险事故需从污水处理厂在非正常运行状况下可能发生的原污水排放、污泥膨胀、氯气泄漏及恶臭物质排放几个方面考虑。
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管网系统由于堵塞、破裂和接头处的破损,会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污染地表水、地下水等。(2)污水泵站由于长时间停电或污水水泵损坏,排水不畅时易引起污水漫溢。(3)污水处理厂由于停电、设备损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停车检修等,会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事故污染。(4)活性污泥变质后,会发生污泥膨胀或污泥解体等异常情况,使污泥流失,处理效果降低。(5)地震等自然灾害致使污水管道、处理构筑物损坏,污水溢流于厂区及附近地区和水域,造成严重的局部污染。(6)污水处理厂氯气泄漏事故。(7)恶臭气体吸收装置运行不正常。
4.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厂址及其污水收集系统。(2)要根据收集污水的水质情况、出水水质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规模、项目投资和运行经济效益,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3)考虑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恶臭物质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4)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口下游的水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5)污泥的处理方式及其综合利用。
5.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按环境容量确定:以受纳水体中某污染物现状值与该水体功能相应的水质标准值的差值,计算出河水中该污染物的允许增加量,再利用模型计算污水处理厂需要达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从而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
6.该污水处理厂CODCr的去除率为90%。
1.该题主要考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进行工程分析、方案比选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工程方案的分析比选,应从选址、规模、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
2.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中恶臭是评价重点之一,恶臭的来源需要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入手,找到恶臭产生的环节。恶臭物质扩散有两种形式的衰减:一种是三维空间物理衰减;另一种是恶臭物质在日照、紫外线等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化学衰减。恶臭的排放形式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关,可以是无组织排放,也可以是有组织排放。一般情况下,恶臭以无组织面源形式排放。
3.污水处理厂风险事故分析主要是从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状况可能发生的原污水排放、污泥膨胀、氯气泄漏及恶臭物质排放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分析非正常运行状况下这几种情形发生的环节。
4.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重点的确定首先需要明确其需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污水处理厂规模的确定,汇水范围,配套管线的敷设;②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工艺选择需依据所处理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当地环保要求;③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重点考虑恶臭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④污水处理厂退水的环境影响;⑤考虑污水处理厂的副产品——污泥的问题。
5.该题的回答需要从决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因素考虑。出水水质与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受纳水体的水环境现状、河流的大小、污染物的特征等因素相关。
6.Ⅴ类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中CODCr标准值为40 mg/L,即处理后CODCr允许排放质量浓度为40 mg/L(注:本题题面中出水水质达到Ⅴ类水体环境质量标准)。污水处理效率按公式:Ei=(ci0-cie)/cio*100%式中:Ei——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处理效率,%;ci0 ——未处理污水中某污染物的平均浓度,mg/L;cie——处理后污水中某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mg/L 。计算结果为9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七题 工业园区屠宰厂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内新建屠宰加工厂,年屠宰牲畜50万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检疫检验中心,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冷库,配送交易中心,供水及废水收集和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办公设施等,总建筑面积1.3*104m2,以及在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内配套建设堆肥处置场。工程生产用汽、用水由园区已建集中供热系统及供水系统供给,年生产300天,每天1 6小时。
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等地面需经常进行冲洗,屠宰车间,加工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量约为900t/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00mg/L,氨氮浓度为7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810mg/L。工程拟采取的防污措施有:生产废水收集到调节池后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牲畜粪尿收集后运至园区外堆肥处置场处置,病死疫牲畜交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在屠宰车间设置异味气体的收集排放系统。
工业园区位于A市建成区的西南约3km(主导风向为NE),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回用化学品等。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1.0*105t/d,处理后达标排至工业园区外河流,屠宰加工厂位于园区西南角,园区外西侧2km处有一个1 2户居民的村庄。
【问题】
1.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3.指出哪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4.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5.给出该工程项目异味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1.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答:根据题中所给屠宰场项目特点,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应包括:
(1)12户居民的村庄。
(2)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
(3)A市建成区。
说明:A市虽然处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但非主导风向的风有时也是会有的,对其范围内的保护目标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将A市作为保护目标考虑是应该的,但不是主要的保护目标。
2.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答: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应考虑的包括:
(1)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
(2)污水处理厂接受污水水质要求,即接管要求。
(3)本项目污水类型、水量、水质及预处理效果,能否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
(4)本项目污水送人污水处理厂的方式。
3.指出哪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答: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生产场所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加工车间。
(4)污水收集系统或收集池、调节池。
(5堆肥处置场。
(6)病死疫牲畜处置场。
4.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哪些?
答: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主要的环保问题有:
(1)恶臭问题,堆肥场产生的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CO2、CH4、NH3、H2S等,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恶臭。
(2)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问题,特别是猪粪尿以及不可利用的猪内脏等杂物的处置问题。
(3)病源生物污染与传播疾病的问题。
(4)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正常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问题。
(5)垃圾渗滤液非正常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问题,防渗层破裂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
(6)堆肥产生的甲烷气体的处理、利用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火灾爆炸)。
(7)运输线路的选择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味问题。
(8)堆肥处置场选址合理性问题,堆肥处置场属该项目的配套建设内容,虽然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可能已经进行了论证,但处置场具体位置的布设,还需论证说明其合理性。
(9)生产经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10)景观影响问题。
5.给出该工程项目异味气体排放主要来源。
答:根据该项目的项目特点,该工程异味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
(1)待宰棚。
(2)屠宰车间。
(3)异味气体收集排放系统。
(4)加工车间。
(5)堆肥场。
(6)污水收集池。
(7)调节池。
第8题:
第9题:
新建生猪屠宰项目
【素材】
B企业拟在A市郊区原A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 20万头猪/年的项目(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为3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B企业1.5 km。污水处理厂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市段水体功能为Ⅱ类)。距B企业、沿长江下游7 km处为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 t/h的锅炉房、6 000 m2待宰车间、5 000 m2分割车间、1 000 m2氨机房、4 000 m2冷藏库。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废水收集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有:生猪(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薄膜。项目废水经调节池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牲畜粪尿经收集后外运到指定地方堆肥处置。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市地势较高,海拔为789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 m处有居民260人,东南方向80 m处有居民1 20人。
【问题】
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应从哪些方面论证该项目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
2.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
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
4.针对该工程的堆肥处置场应关注哪些主要的环保问题?
5.该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是什么?
1.答:该项目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论证:(1)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的处理工艺是否满足当前城市污水污染物的处理要求,处理效率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最大处理能力是多少,目前接纳污水规模为多少,剩余污水处理能力是多少;(2)调查该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水质要求,尤其是是否对某些污染物有特别严格的限制要求;(3)分析本项目污水产生量是否小于污水处理厂的剩余处理能力;项目污水量及排放方式是否会冲击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影响其处理效率;(4)本项目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等是否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是否满足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要求;(5)项目附近是否属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范围。附近有无市政污水排水管网。
2.答:不可行。理由:长江属特大水体,为Ⅱ类水体功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Ⅰ类、Ⅱ类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对于B企业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可自建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预处理,尾水排入3万t/d城市污水处理站处理,最终达标后排入长江。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3.答: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如下:(1)锅炉及焚烧炉废气。大气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锅炉除尘器以及焚烧炉)各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2)待宰车间及分割车间、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监控点在单位周界外10 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设1个。
4.答:该工程的堆肥处置场应关注的主要环保问题包括:(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猪粪尿容易产生的恶臭问题以及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问题;(2)猪粪尿里病原生物的污染与传播对健康产生的威胁问题;(3)冲洗及部分屠宰废水的污染及处置问题;(4)堆肥处置过程中的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5)堆肥处置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机器噪声污染问题;(6)堆肥处置过程中的渗滤液可能对土壤产生的污染问题;(7)堆肥处置场对城市规划及景观的影响问题。
5.答:对原A市卷烟厂遗留的大气、土壤、生态等环境问题做回顾性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着重分析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对长江干流及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无影响),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评价,清洁生产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长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拟选厂址合理性分析及评述,环境风险评价(液氨泄漏造成的环境风险),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与安置。
1.应从哪些方面论证该项目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本题是20 1 1年案例分析考试的一个小题,从这个题可以看出现在案例考试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希望考生从此题的出题点领悟到案例考试复习的诀窍。举一反三:本项目属于依托可行性的论证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三方面考虑:(1)被依托对象的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及其对收纳污染物的特殊要求;(2)污染物排放的规模、浓度是否满足被依托对象的要求;(3)项目与被依托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距离、高差等客观情况的限制。
2.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题考点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禁止新建排污口的规定。对于厂区污水处理问题,企业可建设厂区自建污水处理站将废水进行预处理(执行三级标准)后进入A市污水处理站,尾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举一反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GB 3 83 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 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本题考点主要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的布设。本项目大气环境监测包括有组织排放(锅炉除尘器以及焚烧炉)和无组织排放(氨和硫化氢)两个方面。举一反三:有组织排放的监测点位,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大气监测点位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1996)要求布设。无组织排放的监测点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2~50 m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 m,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 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4.针对该工程的堆肥处置场应关注哪些主要的环保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本项目的堆肥处置场属于项目的环保工程,但该工程同样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相关污染物,考试作答时应结合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本项目的参考答案可参考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但要注意屠宰废物堆肥处置的特殊性。
5.该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5)确定评价重点”。通过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及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确定该项目的评价重点。从该项目实际及周边环境出发,分析主要的环境影响和评价重点,以水、大气、固体废物等为基本因素,重点考虑环境承载力以及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的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厂址合理性,并要特别注意根据工程行业特点分析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