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原的性质及检查方法中正确的是

题目
关于热原的性质及检查方法中正确的是

A.热原具水溶性,但不具挥发性
B.热原具滤过性和可吸附性,一般滤器均可截留
C.热原既耐酸又耐碱
D.注射用水经过灭菌,因此不会引入热原
E.用反渗透法不可以除去水中热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原是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热原致热活性中心是磷脂

C.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热原

D.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

E.目前各国药典法定检查热原的方法是鲎试验法


正确答案:AC

第2题:

热原的性质及除去方法。


正确答案:热原的性质:(1)耐热性,一般说来,100℃不会发生热解,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2)过滤性,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一般滤器,微孔滤膜均不能截留,但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3)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4)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必须注意在蒸馏时,防止随水蒸气雾滴带入蒸馏水;(5)其它: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热原的去除方法:(1)高温法,于250℃加热30min以上;(2)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液或强氧化剂处理;(3)吸附法,用0.05%-0.5%(W/V)的针剂用活性炭处理;(4)离子交换法: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5)凝胶过滤法;(6)反渗透法:用反渗透法通过三醋酸纤维膜除去热原;(7)超滤法:一般用3.0-15nm超滤膜除去热原;(8)其它方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也可破坏热原。

第3题:

关于热原性质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能溶于水

B、活性炭可以吸附热原

C、热原没有挥发性

D、超声波可以破坏热原

E、在25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正确答案:E

第4题:

以下关于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原是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 B、热原致热活性中心是磷脂
  • C、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热原
  • D、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
  • E、目前各国药典法定检查热原的方法是鲎试验法

正确答案:A,C

第5题:

关于热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微孔滤膜
B:能被活性炭吸附
C:输液产品必须检查热原
D:热原本身不挥发
E:热原的耐热性很差

答案:E
解析:

第6题:

简述热原的性质及去除的方法。


正确答案: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 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热原的性质:过滤性、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易被吸附性。除去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蒸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

第7题:

.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A.热原具有水溶性

B.热原具有不挥发性 C.热原具有耐热性 D.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E.热原可被活性炭、石棉板等吸附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简述热原的定义、性质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正确答案: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 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脂多糖。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以及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坏,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热原的除去方法包括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方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灭菌)。

第9题:

中国药典中热原的检查方法有()、()。


正确答案:家兔法;鲎试验法

第10题:

简述热原的定义、组成及性质。


正确答案: 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以及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坏,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