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6岁。劳累后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闷痛4年,曾有站立时晕厥史,体检:胸骨左下缘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应考虑诊断为

题目
男性,36岁。劳累后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闷痛4年,曾有站立时晕厥史,体检:胸骨左下缘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应考虑诊断为

A.陈旧型心肌梗死
B.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C.扩张型心肌病
D.先心室间隔缺损
E.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最有意义的是

A、心电图出现深而宽的病理性Q波

B、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C、用力时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

D、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

E、第一心音加强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男性,26岁,3年来劳累后胸部闷痛,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近1个月有眩晕。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线示心影正常。心电图Ⅱ、Ⅲ、AvF V5、V6导联可见深而不宽的异常Q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B

第3题:

男性患者,36岁。劳累后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闷痛4年,曾有站立时晕厥史。体检:胸骨左下缘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应考虑诊断为

A、陈旧型心肌梗死

B、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C、扩张型心肌病

D、先心室间隔缺损

E、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


参考答案:B

第4题:

男性,26岁,3年来劳累后胸部闷痛,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主动脉瓣区与胸骨左缘3/6级收缩期杂音,A2不减弱。X线示心影正常。心电图Ⅱ、Ⅲ、avF、V5、V6导联可见深而不宽的异常Q波。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 )。


正确答案:B

第5题:

患者男性.37岁。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余,休息后缓解。近1年来活动中发作晕厥3次。身体评估: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X线:心影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室间隔18mm。首先应考虑的临床诊断是

A、病毒性心肌炎

B、扩张型心肌病

C、肥厚型心肌病

D、限制型心肌病

E、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C

第6题:

男性,26岁,3年来劳累后胸部闷痛,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近l个月有眩晕.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X线示心影正常.心电图Ⅱ、Ⅲ、AVF、V5、V6导联可见深而不宽的异常Q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B.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C.陈旧性心肌梗死

D.限制性心肌病

E.二尖瓣脱垂


正确答案:B
此题暂无解析

第7题:

男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1~V4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1~V4导联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B

第8题:

男性,36岁。劳累后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闷痛4年,曾有站立时晕厥史。体检:胸骨左下缘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应考虑诊断为

A、陈旧型心肌梗死

B、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C、扩张型心肌病

D、先心病室间隔缺损

E、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男性,26岁,3年来劳累后胸部闷痛,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主动脉瓣区与胸骨左缘3/6级收缩期杂音, A:不减弱。X线示心影正常。心电图Ⅱ、Ⅲ、avF、V5、V6导联可见深而不宽的异常Q波。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B.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C.陈旧性心肌梗死

D.限制性心肌病

E.二尖瓣脱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男,2岁,体重9kg,入托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前来就诊,曾患肺炎3次,有喂养困难史,无晕厥、抽搐史。

仔细检查发现心前区饱满,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感,说明杂音至少( )
A.Ⅱ级
B.Ⅰ级
C.Ⅲ级
D.Ⅳ级
E.V级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