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伊桑公司向中国回春公司出售一批文具,合同并未规定包装的方式,FOB价格条件,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后文具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题目
甲国伊桑公司向中国回春公司出售一批文具,合同并未规定包装的方式,FOB价格条件,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后文具运至中国。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因合同未规定包装的方式,则伊桑公司对包装不承担责任
B.货物的风险在货物由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雨果公司转移给回春公司
C.如该批文具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伊桑公司对回春公司应承担责任
D.回春公司应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A错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规定,卖方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合同没规定,则应依同类货物通用的包装,如果未按照同类货物通用包装造成损失的,卖方应承担责任。B错,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术语自货物按照上述规定交付之时起,买方要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失的全部风险。因此,风险自“船上交货”时转移,而不是“越过船舷”时转移。C对,依上述公约第42条第1款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而且这种权利或要求根据以下国家的法律规定是以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因此,如该批设备侵害了第三方在中国的专利权,卖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D对,依上述通则的规定,FOB术语下,卖方没有义务为买方订立运输合同。因此,买方得自行订立货物运输合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可同时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法律文件是()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C.《华沙—牛津规则》

D.《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中国A公司向非洲甲国B公司出口一批瓷器,双方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CIF术语。货物运到甲国时遭遇甲国内乱,部分货物因此毁损,中国和甲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公司无须支付毁损部分货物货款

B.B公司有理由相信在甲国这种环境下,A公司投保了一切险和战争险

C.在没有特殊约定情况下,A公司有义务投保平安险

D.在B公司没机会验货的情况下,可以不付款


参考答案:C

第3题:

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正确答案:C

第4题:

营业地位于中国的甲公司与位于德国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个机械设备的买卖合同,双方就该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的协商,正确的是、()

A、由于中德两国均是缔约国,当事人不可以协议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依据中国法律规定,该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
C、如果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不再适用
D、如果当事人没有排除《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则公约自动适用于该合同

答案:D
解析: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本公约,或在第12条的条件下,减损本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由此我们注意到该公约的适用并非强制性的,但如果当事人没有排除《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则公约自动适用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协议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并不妨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因为合同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国际贸易术语并不涉及,对这些问题公约仍要适用,如要约承诺规则。B项更是没有法律依据。

第5题:

《》是国际商会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现在使用的是2000年公布的最新修订本,把()种贸易术语分为E、F、C、D四组。

A.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3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3

C.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1

D.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1


参考答案:B

第6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海关法》

C.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D.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正确答案:C
A是国际公约,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B虽然是中国的国内立法,但由于海关法是具有涉外因素的纵向国内立法,也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C中的交通法规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D是国际商业惯例,因此也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本题是否定命题,答案为C。

第7题:

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此题估分】:0 分 【参考解析】:暂无


答案:C
解析:2010年国际商会修订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称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以下本题中简称《2010年通则》),《2010年通则》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通则生效,并不是代替旧通则,新通则只有在当事人选择时才适用,当事人没有具体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的,自动适用《2000年通则》。A选项称“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不对的,因为当事人并没有明确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B选项是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但本题当事人选择适用FOB术语,因公约的适用是任意性的,因此,当事人的选择应优先适用,本题应适用FOB有关风险转移的规定,而不适用公约有关风险转移的规定。故B选项错误。C选项是关于FOB买方义务的描述,属于正确选项。D选项不正确,因为,虽然当事人的选择优先适用,但贸易术语并没有回答所有的问题,如术语没有涉及违约救济等问题,因此,不能说选择了贸易术语,公约就不再适用了。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经济法渊源的有()

A.中国海商法

B.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C.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D.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


参考答案:A, B, D

第9题:

中国甲公司和英国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电脑的合同。合同约定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CIP(上海)术语。中国和英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依照上述通则和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批电脑由上海最终运到英国交货
B.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购买保险
C.中国甲公司有义务为该批货物办理进口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D.当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

答案:C
解析:
选项A错误。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后加注的地点应为“目的地”,所以该批电脑应该是从英国运到中国交货。也可以确定在整个合同中甲公司为“买方”,乙公司为“卖方”。选项B错误。如A项解析所述,甲公司为买方。CIP术语中的I为Insurance,保险的意思。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应该由卖方即英国乙公司负责购买保险。选项C正确。根据2010年《通则》的规定,C组术语下买方负责货物进口手续的办理并承担相关的费用。甲公司作为买方应该承担上述义务。选项D错误。这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大家一看“装上船”就认为是对的,坑了不少人。2010年《通则》中的准确表述是,强调在FOB、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注意,只有这三个是“装上船”,不是全部都装上船。

第10题:

A公司和B公司于2011年5月20日签订合同,由A公司将一批平板电脑售卖给B公司。A公司和B公司营业地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合同项下的货物由丙国C公司的“潇湘”号商船承运,装运港是甲国某港口,目的港是乙国某港口。在运输途中,B公司与中国D公司就货物转卖达成协议。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1年)

A.该合同应当适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B.货物的风险应自货交C公司时由A公司转移给B公司
C.B公司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
D.因当事人选择了贸易术语,故不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FOB术语。A项,2000年通则与2010年通则两个版本并存,选用哪个版本须由当事人约定,并非一定适用2010年通则,A项错误。
B项,对于FOB术语,2000年通则规定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风险转移,2010年通则将风险转移时间改为货物装上船时,无论依哪个通则,B项表述均为错误。
CD项,FOB术语下,买方负责运输,C项正确。双方选择适用贸易术语,并不排除公约的适用,D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