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齐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首次形成了“名例律” B、首次设置大理寺 C、首次确立了法典十二篇的体例 D、首次规定了十恶罪名

题目
关于《北齐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首次形成了“名例律”
B、首次设置大理寺
C、首次确立了法典十二篇的体例
D、首次规定了十恶罪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首次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冠于律首,使封建刑律总则趋于完善并未后世法典所继承的法典是()

A、《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正确答案:A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其篇目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它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的《曹魏律》为18篇;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的《晋律》为20篇;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的《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虽调整了篇目内容,但沿袭了《北齐律》十二篇的体例。

第3题:

“十恶”首次规定于( )。

A.《晋律》

B.《魏律》

C.《开皇律》

D.《北齐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十恶”是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发展确立的,首次规定于隋朝《开皇律》。

第4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答案:C
解析:
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第5题:

关于《北齐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首次形成了“名例律”
B.首次设置大理寺
C.首次确立了法典十二篇的体例
D.首次规定了十恶罪名

答案:D
解析:
《开皇律》首次规定了“十恶”。因此D项错误。

第6题:

首次确立“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北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首创“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开皇律》基本内容和篇章体例,较以往的封建法典有较大改革,表现之一就是首次确立“十恶”罪。《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D项。注意:虽然《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但不能将“重罪十条”混淆为“十恶”。

第7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北齐律》使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首创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章结构

B.《曹魏律》以《周礼》的“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魏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十恶”制度的渊源

D.八议、官当、准五服以治罪、重罪十条、死刑复奏制度都是该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发展变化。《北齐律》首次使得封建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定法典篇目为12篇,并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可见,A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曹魏律》以《周礼》记载的“八辟之法”为依据,首次创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入律,使得封建特权法得以发展和法定化。可见,B项表述正确,为应选项。《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该制度成为《开皇律》“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C项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包括:八议入律、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官当入律、登闻鼓制、死刑复奏制度、重罪十条等。可见,D项表述正确,是正确答案。

第8题:

下列有关《北齐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十恶”制度B.《北齐律》直接成为《唐律疏议》的蓝本C.《北齐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D.《北齐律》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制度


正确答案:D
《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制度,该制度成为隋朝《开皇律》规定的“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A项表述错误。《北齐律》直接成为《开皇律》的蓝本,而《开皇律》则是《唐律疏议》的蓝本。可见。B项表述错误。《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丽著称于世,而《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可见,C项表述错误。《北齐律》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制度,这为《开皇律》最终确立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打下基础。可见。选D项。

第9题: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次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且将“八议”入律的是《曹魏律》

B、《泰始律》中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是“刑名”和“名例”

C、首次将“名例”作为总则,列为首篇的是《北齐律》

D、该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是《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1)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的修改,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性上进了一大步。A项表述正确。(2)《晋律》又称《泰始律》或“张杜律”,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B项不正确,在《泰始律》中尚未出现“名例”律,正确的应该是“刑名”和“法例”。(3)北齐政权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1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由此,C、D项正确。@##

第10题:

北齐政权法制建设的成就表现在(  )。
A.设置大理寺
B.创立“重罪十条”
C.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篇
D.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定型化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寺,使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北齐首创“重罪十条”,从而成为《开皇律》“十恶”的渊源;《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北齐律》定法典篇目为12篇,从而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