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薛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题目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薛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价值推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辩论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有:(1)演绎推理。也叫三段论的推理方法,是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法院将关于共同犯罪和教唆犯罪的命题具体运用到潘某的案件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故选A项。(2)归纳推理。从哲学上来说,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3)辩证推理。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赵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赵某将手枪藏在自己枕头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

B.赵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甲和乙去杀辛,属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故应当从重处罚

C.赵某唆使丙去一妇女家盗窃,结果丙将该妇女奸淫杀害,丙的奸淫行为和杀人行为对于赵某而言属于“实行过限”,所以赵某不构成教唆犯

D.赵某每日带领甲等6人在过街天桥或者街头扒窃财物,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A
92.答案:A 考点:敦唆犯、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讲解:赵某教唆13岁的甲和14岁的乙实施杀人行为,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和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对于后者,属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但是对于前者,则无需从重处罚,所以B项错误,不当选;赵某教唆丙去盗窃,但丙实施了强奸杀人,赵某属于教唆未遂,所以C项错误,不当选;赵某每日带领甲等6人在过街天桥或者街头扒窃财物,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所以D项错误,不当选。

第2题:

在共同犯罪中,对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进行了犯罪活动的教唆者,应当( )

A.免予处罚

B.从重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

第3题:

《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可以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C: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D: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教唆犯。详解:本题考查教唆犯的刑事责任。选项A:本选项的意思是:(1)如果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那么教唆者和被教唆者成立共同犯罪;(2)如果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那么教唆者之间也成立共同犯罪。无论是教唆者和被教唆者之间,还是教唆者之间,只要存在共同犯罪,都可以“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种观点显然是正确的。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法条仅规定:“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由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既可以是主要作用,也可以是次要作用。所以,即使是教唆犯,如果仅起了次要作用的,也可以按照从犯处罚。所以,选项B也是正确的。选项C:不满18周岁的人包括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如教唆13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即使肯定这种行为成立间接正犯,但由于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应当认为这种情形的间接正犯也完全符合教唆犯的成立条件,故应当对其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这种间接正犯其实也是教唆别人犯罪,只不过由于对方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教唆者被作为间接正犯论处。故,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教唆犯是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该款中的“犯罪”不能包括过失犯罪。试想:如果接受别人的教唆去犯罪,那他犯的罪还能是过失犯罪吗?

第5题:

对共同犯罪中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

D.应当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6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BC

第7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不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

A.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既遂犯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累犯

D.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


正确答案:A
解析:主犯在1997年刑法中不是法定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第8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是共同犯罪才能构成教唆犯

B.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处罚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D.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17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1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


正确答案:A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命题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法院将关于共同犯罪和教唆犯罪的命题具体到潘某的案件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第10题: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A,B,C
解析:
丁某实施了教唆行为,且肖某实施并完成了被教唆的抢夺行为,因此丁某构成了抢夺罪的教唆既遂,选项A正确。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C选项也正确。丁某出于抢夺的故意教唆肖某,而肖某确实听从了丁某的教唆,并完成了被教唆的抢夺罪,二人具有抢夺的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丁某与肖某之间在抢夺阶段构成共同犯罪。D选项不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