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12 月5 日,王某因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11 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16 年3 月4 日王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王某不服提出上诉。2016年6 月5 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交付执行。2017 年3 月2 日,法院经再审以王某犯罪时不满16 周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为由撤销生效判决,改判其无罪并当庭释放。王某申请国家赔偿,下列哪一选项说法正确?

题目
2015 年12 月5 日,王某因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11 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16 年3 月4 日王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王某不服提出上诉。2016年6 月5 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交付执行。2017 年3 月2 日,法院经再审以王某犯罪时不满16 周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为由撤销生效判决,改判其无罪并当庭释放。王某申请国家赔偿,下列哪一选项说法正确?

A.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为一审法院
B.王某应当自知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之日起2 年内以书面或口头方式申请国家赔偿
C.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 日内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D.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的,应当口头通知赔偿请求人,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13 题 2008年2月3 日张某因涉嫌盗窃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后经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09年3月1 日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有期徒刑3年,交付执行。2011年2月2日张某被释放。2011年3月23 日,某市中级法院改判张某无罪。张某申请国家赔偿。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市中级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B.对张某的赔偿,属于2010年12月1日前应予赔偿的部分适用修正前的《国家赔偿法》,属于在此之后的应予赔偿的部分适用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

C.如张某对赔偿数额不满,可以向市中级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D.如张某认为造成其严重精神损害,可以要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正确答案:AD
参见《国家赔偿法》第21、24、35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

第2题:

2007年12月5日,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11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3月4日王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王某不服提出上诉。2008年6月5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并交付执行。2009年3月2日,法院经再审以王某犯罪时不满16周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为由撤销生效判决,改判其无罪并当庭释放。王某申请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既可以书面申请赔偿,也可以口头申请赔偿

B、王某应当自知道自己人身权被侵权之日起2年内申请国家赔偿

C、王某有权获得自2007年12月5日起至2009年3月2日期间的国家赔偿

D、王某当面递交申请书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当场出具加盖本院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的书面凭证


参考答案:ABD

第3题:

2009年2月10日,王某因涉嫌诈骗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月24日,县检察院批准逮捕王某。4月10日,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二年执行。5月10日,县公安局根据县法院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王某上诉,6月1日,市中级法院维持原判。王某申诉,12月10日,市中级法院再审认定王某行为不构成诈骗,撤销原判。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2月10日至12月10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B.因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C.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6月1日至12月10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D.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2月10日至5月10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第4题:

王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法修订并生效后,王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则法院应当(  )。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王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答案:C
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新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所以王某的申诉不成立,驳回申诉,维持原判。故选C项。

第5题:

2006年12月5日,王某因涉嫌盗窃被某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11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3月4日王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王某不服提出上诉。2008年6月5日,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交付执行。2009年3月2日,法院经再审以王某犯罪时不满16周岁为由撤销生效判决,改判其无罪并当庭释放。王某申请国家赔偿,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国家应当对王某从2008年6月5日到2009年3月2日被羁押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B.国家应当对王某从2006年12月11日到2008年3月4日被羁押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C.国家应当对王某从2006年12月5日到2008年3月4日被羁押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D.国家应当对王某从2008年3月4日到2009年3月2日被羁押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法院对王某故意伤害张某一案于2007年3月2日判决王某有期徒刑5年并对被害人张某提出的附带民事部分判决王某承担1万元赔偿费。张某认为赔偿金额太少,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问张某的上诉期限最晚是( )

A.2007年3月7日

B.2007年3月12日

C.2007年3月17日

D.2007年3月11日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要与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相区别。《刑诉法解释》第2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和抗诉案件,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的。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1O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5日。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第242条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本案是属于对附带民事判决的上诉,且因附带民事判决的不是另行审判,故应该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期限确定,即10日,答案选B。

第7题:

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6~10题:某县人民检察院经群众举报,于2007年7月6日作出决定,以贪污、受贿嫌疑将某国有企业总经理王某逮捕,并于7月26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07年8月16日,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决王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不服,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07年9月2日作出撤销原判、宣告王某无罪的终审判决。2009年7月12日,王某以对其错误逮捕、判决为由,向县人民检察院请求赔偿,请求赔偿其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误工损失,即王某2个月工资损失7000元,以及刑事诉讼费用、精神损害费共计5万元,并要求为其恢复名誉。关于王某的赔偿请求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已经超过赔偿请求期B.王某未超过赔偿请求期C.王某的赔偿请求期有待确认D.王某的赔偿请求是否过期由检察院认定


正确答案:B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9的规定,王某未超过赔偿请求期限。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违法行为的确认依据是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时间是2007年9月2日,从这一天起2年内王某有权提出赔偿请求。

第8题:

1995年1月5日,钱某因盗窃嫌疑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1995年6月1日,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钱某有期徒刑5年。钱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改判为3年。1997年1月,经复查发现钱某犯罪时尚不满16周岁,适用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无罪,予以释放。钱某被释放后请求国家赔偿。钱某能否得到赔偿?( )

A.不能,国家对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B.应当给予赔偿,损害应从1995年1月5日算至1997年1月

C.应当给予赔偿,损害应从1995年6月1日算至1997年1月

D.应当给予赔偿,损害应从1995年1月5日算至1995年6月1日


正确答案:C
钱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对起诉后经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刑罚,有权依法取得赔偿;但判决确定前被羁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赔偿。因此损害应从l995年6月1日算至1997年1月。

第9题:

2009年2月10日,王某因涉嫌诈骗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月24日,县检察院批准逮捕王某。4月10日,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3年有期徒刑,缓期2年执行。5月10日,县公安局根据县法院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王某上诉,6月1日,市中级法院维持原判。王某申诉,12月10日,市中级法院再审认定王某行为不构成诈骗,撤销原判。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2月10日至12月10 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B.因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C.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6月1日至12月10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D.因王某被判无罪,国家应当对王某在2009年2月10日至5月10 日期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D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规定可知,对于限制人身自由时的司法赔偿范围仅限于拘留、逮捕及已经执行刑罚的情形。取保候审是责令相对人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并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本案中,王某再审认定为无罪,则对其在拘留与逮捕期间人身自由受到剥夺,应当予以赔偿。对王某的赔偿期间应由2009年2月10日王某被刑事拘留开始计算,至5月10日县公安局变更强制措施为保候审为止。一审中县法院判决王某3年有期徒刑缓期2年执行,缓刑未在监狱执行,并未对王某的人身自由进行剥夺,对此部分国家不须赔偿。故选D。

第10题:

关于缓刑适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王某1993年5月1日出生,2011年5月1日,王某参与抢劫行为,3个月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法院对王某应当宣告缓刑
B.刘某1936年8月1日出生,2006年5月1日,因犯盗窃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11年4月30日刑满释放。在回家途中,看见一美女,又犯强奸罪,5个月后,被 判处3年有期徒刑,法院对刘某应当宣告缓刑
C.孙某等5人因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后经法院审理,认定孙某为该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但在宣判时,发现孙某正在怀孕,法院在判处孙某2年有期徒刑的同时,应当宣告缓刑
D.宋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法院不能对宋某宣告缓刑


答案:A,B,C,D
解析:
A、B、C、D
考点:缓刑剌度
讲解:关于A项。王某在2011年5月1日犯抢劫罪时,尚未满18周岁。但是“3个 月后”的2011年8月1日,即在审判时王某已年满18周岁。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 审判时未满18周岁或审判时年满75周岁的人,以及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如果符合缓刑的一 般性条件,应当适用缓刑。由于王某在审判时已年满18周岁,对其不应当再宣告缓刑。故A项错误,当选。
关于B项。刘某在2006年5月1日犯盗窃罪时,其年龄是69周岁。其在2011年4月 30日当天的回家途中又犯强奸罪时,其年龄是74周岁,而且其系在刑罚执行完毕的5年之 内再次犯罪,属累犯。“5个月后”即2011年9月30日时,其虽然巳满75周岁,理应适用缓刑,但由于其属累犯,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又排除了缓刑的适用。最终的结论是:对审判时巳满75周岁的刘某不应适用缓刑。故B项错误,当选。
关于C项。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如果符合缓刑的一般性适用条件,对其应当适用缓刑。但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最终的结论是:对审判时已怀孕的妇女孙某不应适用缓刑。故C项错 误,当选。
关于D项。只有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两种人才不能适用缓刑,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仍然可以适用缓刑。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56秦第1款的规定,对危害国 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故D项错误,当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