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题目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假定该房屋为乙类建筑,其中框架结构用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裙房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与裙楼连为整体,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III类,采用桩按形基础。

裙房一榀横向框架距主楼18m,某一顶层中柱上、下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320kN*m,350kN*m(同为顺时针方向);剪力计算值为125kN,柱断面为500mmx500mm,Hn=5.2m,λ>2,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在不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试问,该柱截面设计时,轴压比限值[uN]及剪力设计值(kN)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A)0.90;125(B)0.75;170(C)0.85;155(D)0.75;15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3.3条,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0.2g)要求确定。
根据第6.1.3-2条,框架抗震等级除按本身确定外不低于主楼抗震等级。
根据第6.1.2条,框架本身抗震等级为三级,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该柱在主楼的相关范围内其抗震等级取一级。
根据6.3.6条,[uN]≤0.75,柱内力调整仍按7度抗震要求。
根据第6.1.2条,框架本身抗震等级为四级,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该柱在主楼的相关范围内其抗震等级取二级。
根据第6.2.5条,V=1.2x(320+350)/5.2kN=155kN>125kN

第2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裙房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与裙楼连为整体,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III类,采用桩按形基础。

假定,该建筑物塔楼质心偏心距为e1,大底盘质心偏心距为e2,见上图。如果仅从抗震概念设计方面考虑,试问,偏心距(e1,e2;单位:m)选用下列哪一组数值时结构不规则程度相对最小?
(A)0.0;0.0(B)0.1;5.0(C)0.2;7.2(D)1.0;8.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6.1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1条及条文说明,
e1+(18-e2)≤20%B=20%x(24+36)=12m
对于选项(A)、(B):偏心距皆大于20%B;
对于选项(C):0.2+18-7.2=11.0对于选项(D):1.0+18-8.0=11.0偏心距相同时,e1对主楼抗震影响更大,e1越小对主楼抗震越有利,故优先选(C)。

第3题:

某建筑的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高度为55m,地下1层;其裙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高度为15m,地下1层。裙楼与主楼整体相连(包括地下室),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主楼和裙楼均为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I类场地。主楼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试问,裙楼地下一层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时,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框架抗震等级的最低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C
解析:
(C)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4.8.1条第2款,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8.1.3条,主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表4. 8. 2,主楼框架为三级框架。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 4.8.6条,裙楼框架的抗震等级应不低于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故裙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4.8.5条,裙楼地下一层框架的抗震等级也为三级。

第4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A.600;160
B.670;180
C.1010;265
D.1100;27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1.1.6条及第9.1.11条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由0.1V0=29000×0.1=2900kN<Vf=3400kN<0.2V0=29000×0.2=5800kN,该层柱内力需要调整,1.5=1.5×3828=5742kN<0.2V0,取较小值V=5742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
根据第9.1.11条第3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5742/3400=1.69,则该层柱底弯矩M=596×1.69=1007.24kN·m,剪力V=156×1.69=263.64kN。

第5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假定裙房的面积、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取值应为(  )。

A.1.4
B.2.2
C.3.4
D.3.7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1注1及条文说明第3.3.2条规定,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水箱、机房;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为58/26=2.23。

第7题:

某大城市郊区一高层建筑,地上28层,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屋面有小塔架,平面外形为正六边形(可忽略扭转影响),如图5-15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Ⅲ类建筑场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

假定该建筑物下部有面积3000m2二层办公用裙房,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与主体连为整体。试问,裙房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宜为下列何项所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A
解析:
(A)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2、4.8.2、4.8.4条本工程主楼应按抗震等级一级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6条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因此裙房亦应按抗震等级一级来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选(A)。

第8题:

在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主楼为框剪结构,高60m,裙房为框架结构,高21m,主楼与群房间设防震缝,缝宽至少为下列何值?( )

A.100mm
B.140mm
C.260mm
D.400mm

答案:B
解析:
本题应按照框架21m高的部分确定缝宽,计算公式为(21-15)/3X20+100=140(mm)

第9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针对上述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4A~24D所示。试问,下列何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4A
B. 表24B
C. 表24C
D. 表24D

答案:B
解析:
大底盘按乙类建筑设防。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因此7层及以下为底部加强部位。
1~5层,根据第3.9.1条第1款规定,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第10.2.6条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3.9.3和表3.9.4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提高。查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措施等级:特一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特一级。
7层,按丙类建筑设防,根据第3.9.1条第2款规定,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10.2.6条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3.9.3和表3.9.4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提高。查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措施等级:一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一级。
20层为非底部加强部位,按丙类建筑设防剪力墙抗震措施等级: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三级。
根据第3.9.5条规定,地下一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抗震等级同地上一层;地下二层不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构造措施比地下一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综上,B项最为正确。

第10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针对上述结构,其1~5层框架、框支框架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5A~25D所示。试问,采用哪一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5A
B. 表25B
C. 表25C
D. 表25D

答案:B
解析:
大底盘按乙类建筑设防,根据第3.9.1条第1款规定,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主楼部分: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框支框架梁:抗震等级一级,抗震构造措施一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6条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3.9.3和表3.9.4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提高。可得框支框架柱:抗震等级特一级,抗震构造措施特一级。
裙楼部分: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按裙楼本身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抗震构造措施二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3.9.6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