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钢筋混凝土柱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Fk为1100kN,弯矩Mk为1450kN*m;假定基础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Gk为560kN,基础底面处的地基抗震承载力faE为245kPa。试问,按地基抗震要求确定的基础底面力矩作用方向的最小边长 Y(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题目
假设钢筋混凝土柱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Fk为1100kN,弯矩Mk为1450kN*m;假定基础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Gk为560kN,基础底面处的地基抗震承载力faE为245kPa。试问,按地基抗震要求确定的基础底面力矩作用方向的最小边长 Y(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当基础底面出现零应力区时,②偏心距e=M/N=0.873m。
(A)3.0
(B)3.8
(C)4.0
(D)4.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5.当Fk=300kN/m,Mk=0,b=2.2m,x=1.1m,验算条形基础翼板抗弯强度时,假定可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进行,则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 61.53
B. 72.36
C. 83.07
D. 97.69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第1款第1项规定,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故条形基础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



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公式计算如下: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2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FK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50
(B) 160
(C) 180
(D) 200


答案:D
解析:
(D)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 5.2.2条,荷载偏心距:

第3题:

某柱下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尺寸见图4-16。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为2m,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为。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柱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500kN,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之和Gk为100kN,作用于基底的竖向荷载偏心距e等于,基底反力的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1.0m。

试问,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33
(B) 3.45
(C) 3.50
(D) 3.55


答案:A
解析:
(A) 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图5.2. ,设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与基础宽度之间的关系为:

第4题:

如图示(图中单位为mm),某建筑采用柱下独立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4mX2.4m, 柱截面尺寸为0.4mX0.4m。基础顶面中心处作用的柱轴竖向力为F=700kN,力矩M=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试问基础的柱边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答案:A
解析:

第5题: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应满足如下哪些要求?( )
A.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15%
B.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不超过25%
C.p≤faE,且pmax≤1.2faE
D.p≤faE,或pmax≤1.2faE
式中,P为基础底面地震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pmax为基础边缘地震组合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faE为调整后地基上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答案:A,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2. 3 ~ 4. 2. 4条规定。

第6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4.假定fa=165kPa,Fk=300kN/m,Mk=150kN·m/m。当x值满足题(2)的要求(即基底反力呈矩形均匀分布状态)时,其基础底面最小宽度b最接近于(  )m。

A. 2.07
B. 2.13
C. 2.66
D. 2.97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1和第5.2.2条规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基础宽度应满足: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6.假定Fk、Mk、b和x值同题(5),并已计算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压缩模量Es1=6MPa,淤泥质土层②的压缩模量Es2=2MPa,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最接近于(  )kPa。

A. 63.20
B. 64.49
C. 68.07
D. 69.47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规定,对于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k-pc)为基底附加应力,经计算为:pk-pc=160.36-(17×0.8+19×0.4)=139.16kPa;θ为地基压力扩散角,由Es1/Es2=6.0/2=3,z/b=2.6/2.2=1.182,查表5.2.7可得,θ=23°;则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为:



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8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

A. 70.6;141.3
B. 73.4;141.3
C. 70.6;119.0
D. 73.4;119.0

答案:A
解析:
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值为:pcz=17×0.8+19×3.0=13.6+57=70.6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查表5.2.4可得,淤泥质土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ηd=1.0,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第9题: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


A.315
B.300
C.295
D.28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修正根据式5.2.4计算,持力层①为黏性土层,其fak=200kPa,经深宽修正后有:fa=fak+ηbγ(b-3)+ηdγm(d-0.5)=200+0+1.0×18.0×(2-0.5)=227kPa,则地基承载力faE=ζafa=1.3×227=295kPa。

第10题:

条形基础埋深3.0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200kN/m,为偏心荷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条形基础宽度时,使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小压力恰好为零,且无零应力区,问基础宽度的最小值接近下列何值?(  )

A、1、5m
B、2、3m
C、3、4m
D、4、1m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