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机械厂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H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 7.1—2007),地形图图幅按地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根据厂区

题目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机械厂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H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 7.1—2007),地形图图幅按地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根据厂区的情况,布设了一附和导线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如下图所示:



【问题】


1.附和导线有哪几个检核条件?


2.完成以上附和导线的内业计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比例尺地形图指的是比例尺为1: 200、1: 500、1: 1000、1: 2000、、1:5000的地形测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地形图测图比例尺应根据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等按有关规范规定选用,施工测量的吹填区测图比例尺为()。

A.1:100~1:1000
B.1:200~1:2000
C.1:500~1:2000
D.1:500~1:3000

答案:C
解析:

第3题:

一幅50cm×50cm图幅满幅图所测的实地面积为1km2,该图的测图比例尺为()。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参考答案:B

第4题:


地形图修测


1)工程概况


位于华北平原的××新城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对规划范围内老城区1:2000地形图进行修测,并测绘新城区和开发区的1:2000地形图,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测区范围西至龙凤河道左堤;北至龙风新河右堤;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京山铁路,总面积约为7 0km2,测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4~7m。


项目工期为1年,在××××年××月××日之前完成测区1:2000地形图测绘,××××年××月完成数据更新工作。


2)测区已有资料


(1)测区周围有二等三角点4个,分别为“罗锅判”、“南马房”、“渔霸口”、“农资仓库”;坐标成果为1 9 80西安坐标系。


(2)测区内有一等水准点1个,为“兴武34-1甲上”;二等水准点1 5个;高程成果为1 98 5国家高程基准。


(3)经实地踏勘,以上这些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3)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13-2010)。


(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 1-2007)。


(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


(5)《1:500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4)测图比例尺与图形分幅及编号


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图幅采用50cm*50cm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χ、y的千米数表示,χ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采用3位数字编号,即001,002,003,……


5)测图方法


拟采用GPS-RTK方法测图。


6)问题


(1)简述修测地形图的有关规定。


(2)本工程采用GPS-RTK方法测图,简述流动站的作业规定。


(3)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地形图修测


(1)简述修测地形图的有关规定。


①新测地物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6mm。


②地形图的修测方法,可采用全站仪测图法和支距法等。


③当原有地形图图式与现行图式不符时,应以现行图式为准。


④地物修测的连接都分,应从未变化点开始施测;地貌修测的衔接部分应施测一定数量的重合点。


⑤除对已变化的地形、地物修测外,还应对原有地形图上已有地物、地貌的明显错误或粗差进行修正。


⑥修测完成后,应按图幅将修测情况作记录,并绘制略图。


(2)本工程采用GPS-RTK方法测图,简述流动站的作业规定。


①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②正确的设置和选择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等,其设置应与参考站相一致。


③流动站的初始化,应在比较开阔的地点进行。


④作业前,宜检测2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检测结果与已知成果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 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


⑤数字地形图的测绘,按有关规定执行。例如,当采用草图法作业时,应按测站绘制草图,并对测点进行编号;当采用编码法作业时,宜采用通用编码格式等。


⑥作业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⑦结束前,应进行已知点检查。


⑧每日观测结束,应及时转存测量数据至计算机并做好数据备份。


(3)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内容有哪些?


①图形的连接关系是否正确,是否与草图一致、有无错漏等;


②各种注记的位置是否适当,是否避开地物、符号等;


③各种线段的连接、相交或重叠是否恰当、准确;


④等高线的绘制是否与地性线协调、注记是否适宜、断开部分是否合理;


⑤对图上间距小于0. 2mm的不同属性线段,处理是否恰当;


⑥地形、地物的相关属性信息赋值是否正确。



第5题:

军事测绘的基本比例尺地图为()地形图,属于国家机密。

A:1:5万
B:1:5000
C:1:500
D:1:1万

答案:A
解析:
军事测绘是为军队作战、训练、军事工程、战场准备而实施的测绘工作,军事测绘成果承载了大量军事设施、军事工程和军队作战、训练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紧密相关,属于军事秘密,军事测绘的基本比例尺地图为1:5万地形图,属于国家机密。因此,军事测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保密性。

第6题:

搜集资料时对地形图的要求列于下,其中错误的是:( )

A.比例尺为1:10000或1:20000的地理位置地形图
B.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1~5m的区域位置地形图
C.比例尺为1:500、1:1000或1:2000,等高线间距为0.25~1m的厂址地形图
D.比例尺为1:500~1:2000,包括铁路、道路、供排水、热力管线等的厂外工程地形图

答案:A
解析:

第7题:

在测绘地形图时,若要求地形图上能表示实地物最小长度为0.2m,则宜选择的测图比例尺为(  )。

A、1/2000
B、1/500
C、1/1000
D、1/5000

答案:A
解析: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把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根据比例尺精度的含义,该地形图测图比例尺为:

第8题:

为了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及资源与行政管理的需要所测绘的1:500、1:1000、1:2000和小区域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图幅一般为()。

A、50cm×50cm

B、50cm×50cm或40cm×50cm

C、40cm×50cm

D、100cm×50cm或50cm×50cm


参考答案:B

第9题: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2012)规定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以()地形图为基础,按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A:1:1000000
B:1:500000
C:1:100000
D:1:10000

答案:A
解析:
地图分幅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形式。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的。故选A。

第10题:


1)工程概况


受××省国土资源厅和民政厅的委托,××测绘院承担该省更新地市级、县级市的境界并建库的测绘任务。成图比例尺为1:1万,主要内容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数据库建库、成果提交等。


2)设计、作业和检查验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2)《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177—2009);


(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地理信息 元数据》(GB/T 19 710—2005);


(7)《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2008);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 2—2006);


(9)《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0)《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11)《××省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管理办法》;


(12)本专业设计书。


3)数据规格及技术指标


(1)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1 9 8 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方法。


(3)变更界址点


采用实地测量,其他界址点采用测区内最新、比例尺最大的数字地图(DLG)进行境界数据采集。上交数据必须符合ARC/INFOE00格式的要求。


(4)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


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定义参见表6-2。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覆盖全测区的GPS C级控制点资料(2000国家坐标系);


(2)全测区的市、县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3)全测区最新的1:1万地形图(DLG);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5)提交成果


(1)测区专业设计书;


(2)界址点更新成果数据;


(3)界址点、界址线相关图表。


(4)数据库文件;


(5)数据库使用说明;


(6)项目检查报告;


(7)项目技术总结等。


6)问题


(1)简述编写边界点位置说明的要求。


(2)简述编写边界线走向说明的要求。


(3)如何进行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


(4)界线测绘中元数据文件制作有哪些要求?






答案:
解析:

(1)简述编写边界点位置说明的要求。


①边界点位置说明应描述边界点的名称、位置、与边界线的关系等内容。


②对埋设界桩的边界点还应描述界桩号、类型、材质、界桩坐标和高程、界桩与边界线的关系、界桩与方位物的关系、界桩与周围地形要素的关系等内容。


(2)简述编写边界线走向说明的要求。


①边界线走向说明是对边界线走向和边界点位置的文字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边界线走向说明与边界协议书附图配合使用。


②边界线走向说明的编写以明确描述边界线实地走向为原则。叙述应简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词术语,地名准确,译名规范,并与边界协议书附图和实地情况相一致。


③边界线走向说明应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编写,参照物包括各种界线标志(如界墙、界桩、河流、山脉、道路等)、地形点、地形线等。


④边界线走向说明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的实际情况分为若干条,每条可分为若干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一般是对相邻两界桩间边界线情况的文字描述。


⑤边界线走向说明中的距离及界线长度等数据,均以米(m)为单位,实地测量的距离精确到0. 1m,图上量取的距离精确到图上0.1mm。


⑥边界线走向说明的编写内容一般包括每段边界线的起讫点、界线延伸的长度、界线依附的地形、界线转折的方向、两界桩间界线长度、界线经过的地形特征点等。


⑦边界线走向方位的描述涉及的方向,采用1 6方位制(以指北方向为基准)描述。


(3)如何进行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


①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以每一条边界线为一个编号单元,在一个编号单元内一般沿边界


线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用阿拉伯数字从00 1开始按顺序编号。


②界桩完整编号共8位,由边界线的编号、界桩序号及类型码三部分组成,完整编号形式如表6-1所示。


③省级界线的编号使用4位数字,由相邻两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行政区域代码的前两位数字(以下简称省简码)组成,数值小的省简码排列在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规定执行。


(4)界线测绘中元数据文件制作有哪些要求?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如有关数据源、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数据质量、数据更新、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系和分发等信息。


②元数据文件录入的具体内容执行《地理信息 元数据》(GB/T 19710—2005)。在制作边界地形图、协议书附图过程中,都应有一个元数据文件,由作业人员在系统中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填写生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