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x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X单位计划于××年X×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

题目
为满足×x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X单位计划于××年X×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
l.已有资料
(l)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水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
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1小题>
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小题>
简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
3小题>
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下列水准测量产品的一级质量特性权重划分中正确的是()。

A. 选点0.1 、埋石O. 2 、观测0.4 、验算O. 3
B. 选点O. 2 、埋石O. 3 、观测O. 3 、验算O . 2
C.选点O. 3 、埋石O. 2 、观测O. 2 、验算O. 3
D. 选点O. 4 、埋石0.1 、观测0.1 、验算O. 4

答案:B
解析:
根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 1. 2 条款规定,水准测量产品的一级质量特性权重划分为:选点O . 2 、埋石O. 3 、观测O. 3 、验算O. 2 。故本题应选B 。

第2题:

1.任务概况
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对××地区进行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二等水准观测1177 km,三等水准观测717 km,全网进行统一的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季为7月、8月、9月三个月,冬季为11月至次年3月。
2.目标
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区域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撮供基础性测绘服务。照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逐级控制的原则,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
3.指标要求
(1)二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1.0 mm,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谡差应不超过2.0 mm。
(2)三等水准测量的指标要求。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3.0 m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超过6.0 mm。
4.基础条件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10万、1: 25万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一等水准路线2条,长度共计514.3 km,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年布测完成的,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市二、三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3)选点和埋石资料。测区的二、三等水准选点和埋石工作已经完成,已有资料包括:二、三等选点与埋石设计书及二、三等选点路线图;二等点之记307张,其中,基本水准点8座,普通水准标石299座;三等点之记361张,全部是普通水准标石;水准点委托保管书668张(一式三份);二、三等选点与埋石技术总结。
(4)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5)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05、DSZ1型数字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
[问题]
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其影响?
2.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


答案:
解析:
1.
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①仪器误差,如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②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③观测误差,指人的因索引起的误差;④客观因素的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
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①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②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③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④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仪器和尺承;⑤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

2.
大地高的定义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是指该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是指该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

第3题: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参考答案:A

第4题:


二等水准网


1)测区概况


××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6、7、8月为雨季,1 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年均温高达1 8℃以上,年内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冬季偶有奇寒。


根据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拟对本地区进行二等、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二等水准观测1100km,三等水准观测600km,全网进行统一平差计算,高程基准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困难类别为Ⅱ级。


2)已有资料


(1)测区现有1:1万、1:5万、1:10万、1:25万地形图。


(2)国家一等水准点4个,其中2个基岩点,2个基本点。


3)选点和埋石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选点埋石:二等点3 1 1个,其中基本标石点11座,普通标石点300座;三等点3 6 5个,全部为普通标石点。


4)问题


(1)根据埋石情况计算工程经费(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简述建立二、三等水准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3)简述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及测站设置要求。


(4)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削弱这些误差的影响?





答案:
解析:

二等水准网


(1)根据埋石情况计算工程经费(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①二等点选埋经费1107 6. 32*11=121839. 52元,8455. 49*300=2536647. 00元


②三等点选埋经费8455. 49*365=3086253. 85元


③二等水准测量经费2070. 94*1100=2278034. 00元


④三等水准测量经费1 1 1 7. 89*600=6 70734. 00元


⑤费用合计:8693508. 37元


(2)简述建立二、三等水准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①一般规定


水准点的点间距离为4~8km,在通行困难地区经批准可适当放宽。


②水准路线


a.二等水准网是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一等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环形。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经批准可适当放宽。


b.三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三等水准路线一般应构成环形或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线。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km。


③测量精度


a.二等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应不大于1.0mm;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应计算其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不应大于2.0mm。


b.三等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应不大于3.0mm;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应计算其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不应大于6.0mm。


④复测周期


a.二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 0年。


b.三等水准测量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


(3)简述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及测站设置要求。


①观测方式


a.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b.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②测站设置要求


二、三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设置要求见表1-5 。


(4)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削弱这些误差的影响?


①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


a.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尺零点不等差;


b.外界因素变化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垫沉降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


C.观测误差:指受观测者能力水平限制引起的误差,如估读误差;


d.客观因素引起的误差: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②削弱误差影响的措施


a.避开不利的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选择最佳的观测条件;


b.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30min,设站时用测伞遮阳光;


c.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


d.每站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视线距地面有足够的高度,上、下坡地段应缩短视线;


e.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设备;


f.通过改正数的方法减弱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




第5题: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对××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已掌握条件如下。


1.资料: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50 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水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型数字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问题


(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简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的要求及记录项目。


(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答案:
解析:

(1)技术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


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②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a.测站设置基本要求;


b.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


c.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要求;


d.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


e.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


f.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


g.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


h.其他特殊要求,如拟订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③提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④有关附录。


(2)三等水准外业记录的要求及记录项目如下。


①外业记录的要求:


a.外业手簿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成册,每册页码应予编号,应由中队长签字后发给作业员,已编号的各页不得撕去,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


b.三等水准测量或支线水准测量的往测与返测可记于同一本手簿中,水准路线与支线的观测结果须分册记录:


e.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


②记录项目:


a.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成像、前后视标尺号数;


b.每测站前后标尺的视距上下丝读数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


(3)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如下。


①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②设站要求: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画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下表规定执行。



第6题: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1.已有资料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 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永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


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 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问题】


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


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答案:
解析:

1.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①测站设置基本要求;②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③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体要求;


④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⑤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⑥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⑦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⑧其他特殊要求,包括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


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提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2.外业记录项目:


(1)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前后视标尺号数;


(2)每测站应记录上、下丝读数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


3.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1)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设置测站的要求。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下表规定执行。



第7题:

为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单位计划于××年××月开始在××区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1.已有资料


(1)图件资料。测区现有1: 50000地形图及交通图、行政区划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水准资料。测区原有二等水准点4个。高程成果为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有3个基本点和1个基岩点设计为本次永准测量的起算点。


2.人员


作业单位具有测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等技术职称人员和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3.设备


作业单位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Z3水准仪,可同时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作业的需求。根据测区实际情况,设计埋设三等点4 5个,全为普通标石点。


【问题】


1.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项目。


3.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1.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①测站设置基本要求;②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③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体要求;


④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⑤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⑥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⑦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⑧其他特殊要求,包括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


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提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2.外业记录项目:


(1)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前后视标尺号数;


(2)每测站应记录上、下丝读数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


3.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


(1)观测方法。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设置测站的要求。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下表规定执行。





答案:
解析:

第8题:

根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下列水准测量产品的一级质量特性权重划分中,正确的是()

A:选点0.1埋石0.2观测0.4验算0.3
B:选点0.2埋石0.3观测0.3验算0.2
C:选点0.3埋石0.2观测0.2验算0.3
D:选点0.4埋石0.1观测0.1验算0.4

答案:B
解析:
根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第9题:

某省为了满足本省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需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利用GPS技术建立二等大地控制网。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


【问题】


1.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2.GPS控制点的点位应满足怎样的要求?


3.试述外业观测、数据处理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2.GPS控制点点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点位应设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的地方,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 5 °。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3.外业观测包括仪器的选取和检验、制订观测计划、观测作业、数据检验等工作。外业观测结束后应上交外业技术设计、原始观测手簿、观测数据、观测网图、数据检核结果及观测工作技术总结。


数据处理工作内容包括: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平差方案的制订、起算数据的分析和确定、平差处理、精度评定、数据处理成果整理、技术总结编写。


第10题:


三等水准网


1)项目概况


为满足×××工程的需求,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外业水准观测、数据处理等。高程基准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2)已有资料情况


(1)测区现有1:1万、1:5万地形图可供设计、选点使用。


(2)国家二等水准点4个,其中2个基岩点,2个基本点,采用1 9 85国家高程基准。


3)作业单位概况


(1)技术人员:具有高、中、初级职业资格人员×××名,长年从事水准测量工作,具有丰富的水准控制网布测经验,可组织×××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


(2)仪器设备:具有×××套经过检定合格的DS1、DS05水准仪,可满足×××个水准测量班组同时作业需求。


4)问题


(1)简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试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水准点的地点。


(3)工程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答案:
解析:


三等水准网


(1)简述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①水准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②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③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④有关附录。


(2)试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水准点的地点。


下列地点不应选设水准点:


①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②易发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③路堤、河堤、冲击层河岸及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如油井、机井附近)的地点;


④距铁路50m、距公路30m以内(道路水准点除外)或其他受剧烈振动的地点;


⑤不坚固或准备拆修的建筑物上;


⑥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


⑦道路上填方的地段。


(3)工程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①技术设计书;


②水准点之记的纸质文本及其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本;


③水准路线图、结点接测图及其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本;


④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两份);


⑤水准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及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


⑥观测手簿,磁带、磁盘、光盘等能长期保存的其他介质;


⑦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⑧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⑨外业技术总结;


⑩验收报告。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