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 00的数字线画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题目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 00的数字线画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问题】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包括哪些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 1:2000地形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任务,下列测绘技术设计内容中,不包含在该项目技术设计范围内的是( )。

A.项目设计
B.基础控制专业技术设计
C.数字航空摄影专业技术设计
D.权属调查专业技术设计

答案:D
解析:
测绘技术设计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对于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任务,其专业技术设计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含基础控制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内业等。故选项 ABC,均在此列。选项 D (权属调查专业设计)属于“地籍调查项目”的设计范围,与“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项目无关。

第2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1:2000地形图数宇航空摄影测量任务,下列测绘技术设计内容中,不包含在该项目技术设计范围内的是()。

A. 项目设计
B. 基础控制专业技术设计
C. 数宇航空摄影专业技术设计
D. 权属调查专业技术设计

答案:D
解析:
该题属于加分题。顾名思义,数宇航空摄影测量项目设计内容,肯定不包括权属调查专业技术设计内容。因此,答案应当选择D 。

第3题:

下列关于查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根据已建查询创建查询

B.只能根据数据库表创建查询

C.可以根据数据库表创建查询,但不能根据已建查询创建查询

D.可以根据数据库表和已建查询创建查询


正确答案:D
解析:查询可以根据已建查询和数据库表创建查询。

第4题:

为了保证“××市地形要素数据库”项目顺利完成,保证其成果的可靠、真实,某测绘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数据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规定、开发检查验收软件、数据检查验收试验、数据检查验收。
1小题>
试述“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小题>
质量检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小题>
简述质量检查所采用的技术方式。


答案:
解析:
1小题>主要考查的是“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项目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其要求如下:
(1)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应省略或代替或颠倒顺序。
(2)过程检查实行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进行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3)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奎。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
(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2小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检查的主要方法。根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定,质量检查方法有:(1)参考数据比对。与高精度数据、专题数据、生产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可收集到的国家各级部门公布、发布、出版的资料数据等各类参考数据对比,确定被检数据是否错漏或获取被检数据与参考数据的差值。在对比中应考虑数据与被检数据由于生产(或发布)时间的差异造成的偏差、综合取舍的差异造成的偏差。(z)野外实测。与野外测量、调绘的成果对比,确定被检数据是否错漏或获取被检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的差值。在比对时应考虑野外数据与被检数据的时间差异。(3)内部检查。检查被检数据的内在特性。

3小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检查的技术方式。质量检查技术方式:(1)计算机自动检查。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和判断结果,如属性的检查、逻辑一致性的检查、值域的检查、各类统计计算等。(2)计算机辅助检查。通过人机交互检查,筛选并通过人工分析判断结果,如检查有向点的方向等。(3)人工检查。不能通过软件检查,只能人工检查,如矢量要素的遗漏等。

第5题: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各种数字地形数据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称为()

A:控制测量成果库
B: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库
C: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D:数字栅格数据库

答案:C
解析:
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各种数字地形数据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称为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第6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0.8平方千米的工业区域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根据《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该项目报价应为()元。

A. 31119. 51
B. 31625. 20
C.38899.39
D. 40455. 36

答案:B
解析:
该题目考核实际能力。《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规定,测绘不满幅的1 : 500~1 : 2000 比例尺地形图时,应当增加相应的比例系数。对报价进行综合测算,采用排除法即可。

第7题: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方案中,()应规定数据库的系统构成、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关系、属性要素类型及其关系等。

A: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
B: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C:数据库逻辑设计
D:数据库物理设计

答案:B
解析: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设计方案中,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应规定数据库的系统构成、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关系、属性要素类型及其关系等。

第8题: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E-R图

B.创建数据库说明

C.建立数据流图

D.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正确答案:A
[解析]建立E-R图是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创建数据库说明是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建立数据流图是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把数据送入数据库中是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任务.

第9题:


1)工程概况


受××省国土资源厅和民政厅的委托,××测绘院承担该省更新地市级、县级市的境界并建库的测绘任务。成图比例尺为1:1万,主要内容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数据库建库、成果提交等。


2)设计、作业和检查验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2)《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 177—2009);


(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地理信息 元数据》(GB/T 19 710—2005);


(7)《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2008);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 2—2006);


(9)《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0)《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11)《××省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管理办法》;


(12)本专业设计书。


3)数据规格及技术指标


(1)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1 9 8 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方法。


(3)变更界址点


采用实地测量,其他界址点采用测区内最新、比例尺最大的数字地图(DLG)进行境界数据采集。上交数据必须符合ARC/INFOE00格式的要求。


(4)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


界线、界址点数据分层及属性项定义参见表6-2。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覆盖全测区的GPS C级控制点资料(2000国家坐标系);


(2)全测区的市、县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3)全测区最新的1:1万地形图(DLG);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5)提交成果


(1)测区专业设计书;


(2)界址点更新成果数据;


(3)界址点、界址线相关图表。


(4)数据库文件;


(5)数据库使用说明;


(6)项目检查报告;


(7)项目技术总结等。


6)问题


(1)简述编写边界点位置说明的要求。


(2)简述编写边界线走向说明的要求。


(3)如何进行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


(4)界线测绘中元数据文件制作有哪些要求?






答案:
解析:

(1)简述编写边界点位置说明的要求。


①边界点位置说明应描述边界点的名称、位置、与边界线的关系等内容。


②对埋设界桩的边界点还应描述界桩号、类型、材质、界桩坐标和高程、界桩与边界线的关系、界桩与方位物的关系、界桩与周围地形要素的关系等内容。


(2)简述编写边界线走向说明的要求。


①边界线走向说明是对边界线走向和边界点位置的文字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边界线走向说明与边界协议书附图配合使用。


②边界线走向说明的编写以明确描述边界线实地走向为原则。叙述应简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词术语,地名准确,译名规范,并与边界协议书附图和实地情况相一致。


③边界线走向说明应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编写,参照物包括各种界线标志(如界墙、界桩、河流、山脉、道路等)、地形点、地形线等。


④边界线走向说明根据界线所依附的参照物的实际情况分为若干条,每条可分为若干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一般是对相邻两界桩间边界线情况的文字描述。


⑤边界线走向说明中的距离及界线长度等数据,均以米(m)为单位,实地测量的距离精确到0. 1m,图上量取的距离精确到图上0.1mm。


⑥边界线走向说明的编写内容一般包括每段边界线的起讫点、界线延伸的长度、界线依附的地形、界线转折的方向、两界桩间界线长度、界线经过的地形特征点等。


⑦边界线走向方位的描述涉及的方向,采用1 6方位制(以指北方向为基准)描述。


(3)如何进行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


①省级界线的界桩编号以每一条边界线为一个编号单元,在一个编号单元内一般沿边界


线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用阿拉伯数字从00 1开始按顺序编号。


②界桩完整编号共8位,由边界线的编号、界桩序号及类型码三部分组成,完整编号形式如表6-1所示。


③省级界线的编号使用4位数字,由相邻两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行政区域代码的前两位数字(以下简称省简码)组成,数值小的省简码排列在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规定执行。


(4)界线测绘中元数据文件制作有哪些要求?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如有关数据源、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数据质量、数据更新、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系和分发等信息。


②元数据文件录入的具体内容执行《地理信息 元数据》(GB/T 19710—2005)。在制作边界地形图、协议书附图过程中,都应有一个元数据文件,由作业人员在系统中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填写生成。



第10题: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建库项目。


1.已收集和获取的资料


(1)全省2 0 1 2年6月底0.5m分辨率航摄数据。


(2)全省2 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其中,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为5m,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变化较大,而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


(3)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但平面定位精度不确定。


2.需要完成的更新与建库工作


(1)获取必要的像控资料,利用航摄资料,生产制作0.5m分辨率正摄影像数据成果(DOM),要求达到1:10000地形图精度,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DOM数据库。


(2)对1:10000DLG数据进行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 0 1 2年6月。重点对居民地、道路、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


(3)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以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


【问题】


1.指出本项目中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数据资料或成果,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说明全省5m格网间距DEM数据的生产技术方法和主要流程。



答案:
解析:

1.已收集和获取的三大类资料都可用于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全省20 1 2年6月在0.5m分辨率航摄数据主要用于居民地、道路、政区等要素变化较大情况的更新。全省2008年测绘生产的1:100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中的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和其他要素基本上无变化,可用作全省1:10000DLG数据更新的基础资料。全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其道路、政区和地名等信息内容详细,现势性好,可重点对居民地名称、道路名称(等级)、政区及地名等要素进行更新。经数据整理、质量检查和数据入库,就可以建立更新后的全省1:10000DLG数据库。


2.本题要求利用1:10000DLG数据中的等高线、高程点及一些地形特征要素等,内插生成5m格网间距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建立全省1:10000DEM数据库。所以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法生产DEM数据。因为生产5m格网间距的DEM数据,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比例尺1:10000;


(2)格网间距(m)5*5;


(3)格网点高程中误差(m)平地1.0、丘陵2.0、山地5.0、高山地1 0.0;


(4)要素分类执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


(5)DEM成果文件名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规定;


(6)DEM数据格式符合《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定;


(7)DE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矢量法建立DEM的主要流程如下:资料准备—矢量数据采集与接边—构TIN与编辑—DEM内插—DEM镶嵌裁切—DEM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