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6岁。因肺部感染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5℃,医嘱予抗生素治疗,乙醇拭浴降温。

题目
患者,男,36岁。因肺部感染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5℃,医嘱予抗生素治疗,乙醇拭浴降温。

护士为该患者进行乙醇拭浴,下列哪项做法不正确
A.擦浴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B.以摩擦方式擦拭
C.禁擦前胸、腹部
D.拭浴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
E.体温降至39℃以下,撤下头部冰袋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30岁,高热,体温39.8°C,遵医嘱行乙醇拭浴降温。

乙醇拭浴降温的主要机理是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蒸发散热

D.对流散热

E.渗透散热


正确答案:C

第2题:

患者,男性,50岁。脑出血入院,入院3天后发热,体温39.5℃,遵医嘱行全身物理降温。

护士采取降温效果最好的物理降温措施是
A.使用冰袋
B.戴冰
C.冷湿敷
D.乙醇拭浴
E.冰囊冷敷

答案:D
解析:
降温效果最好的物理降温措施是乙醇拭浴;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观察面色,监测呼吸、脉搏。

第3题:

患者,男,18岁。因“急性肺炎”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咳嗽、咳痰,体温39.5℃。医嘱:乙醇拭浴。乙醇拭浴时,冰袋不宜放置在患者的( )A、头部

B、腋下

C、腹股沟

D、手心

E、足底

因患者咳嗽加剧,痰液黏稠,遵医嘱超声雾化吸入,首选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α-糜蛋白酶

C、氨茶碱

D、沙丁胺醇

E、地塞米松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B

第4题:

患者,男,18岁。因“急性肺炎”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咳嗽、咳痰,体温39.5℃。医嘱:乙醇拭浴。

乙醇拭浴时,冰袋不宜放置在患者的( )
A.头部
B.腋下
C.腹股沟
D.手心
E.足底

答案:E
解析:

1.冰袋禁用于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还可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2.α-糜蛋白酶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第5题:

患者女,40岁。高热待查,体温39.8℃,遵医嘱行乙醇拭浴降温。

乙醇拭浴后观察降温效果,为患者测体温应在拭浴后
A.5分钟
B.15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答案:D
解析:
1.乙醇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乙醇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乙醇拭浴是以蒸发散热,故本题选C。解题关键:乙醇拭浴降温机制蒸发散热。
2.①乙醇擦浴中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②擦至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一般全部擦浴时间为15~20分钟。③禁擦枕后、心前区、腹部、足底。所以选项E是错误的。解题关键:熟练掌握乙醇拭浴的注意事项。
3.乙醇拭浴后观察降温效果,为患者测体温应在拭浴后30分钟,故本题选D。解题关键:使用乙醇擦浴后30分钟需观察体温情况。
4.头部使用冰袋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故选D。解题关键:堡烧到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

第6题:

患儿男,2岁。因白血病,肺部感染入院。上午10时体温39.8C,给予降温。
给予该患儿的降温方式是

A.冰袋

B.冰帽

C.冰槽

D.乙醇拭浴

E.温水拭浴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患者女,40岁。高热待查,体温39.8℃,遵医嘱行乙醇拭浴降温。

体温降至何种程度应取下头部冰袋
A.36.5℃以下
B.37℃以下
C.37.5℃以下
D.39℃以下
E.39.5℃以下

答案:D
解析:
1.乙醇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乙醇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乙醇拭浴是以蒸发散热,故本题选C。解题关键:乙醇拭浴降温机制蒸发散热。
2.①乙醇擦浴中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②擦至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一般全部擦浴时间为15~20分钟。③禁擦枕后、心前区、腹部、足底。所以选项E是错误的。解题关键:熟练掌握乙醇拭浴的注意事项。
3.乙醇拭浴后观察降温效果,为患者测体温应在拭浴后30分钟,故本题选D。解题关键:使用乙醇擦浴后30分钟需观察体温情况。
4.头部使用冰袋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故选D。解题关键:堡烧到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

第8题:

患者,男性,50岁。脑出血入院,入院3天后发热,体温39.5℃,遵医嘱行全身物理降温。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A、拭浴时间不超过30分钟

B、主要擦拭后颈部

C、擦拭足底时间可稍长

D、拭浴后10分钟测量体温

E、观察面色,监测呼吸、脉搏

护士采取降温效果最好的物理降温措施是A、使用冰袋

B、戴冰

C、冷湿敷

D、乙醇拭浴

E、冰囊冷敷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D

第9题:

患儿男,2岁。因白血病,肺部感染入院。上午10时体温39.8℃,给予降温。给予该患儿的降温方式是

A.冰袋
B.冰帽
C.冰槽
D.乙醇拭浴
E.温水拭浴

答案:A
解析:
冰袋多用于降低体温,冰帽或冰槽多用于头部降温。患儿肺部感染导致体温39.8℃,应该选择冰袋降温(A对BC错)。患儿2岁,无法描述身体症状,不可进行乙醇拭浴,以免酒精过敏(D错)。患儿2岁,皮肤细嫩,不可进行温水拭浴,以免损伤皮肤(E错)。

第10题:

患者,男,l8岁。因“急性肺炎”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咳嗽、咳痰,体温39.5℃。医嘱:乙醇拭浴。
乙醇拭浴时,冰袋不宜放置在患者的()。

A.头部
B.腋下
C.腹股沟
D.手心
E.足底

答案:E
解析:
发热患者使用冰袋以促进大血管散热以及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用于足底可能引起末梢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流量减少而降低散热效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