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层面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题目
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层面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A . 高效缓凝剂
B . 高效速凝剂
C . 高效减水剂
D . 大量粉煤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

A.高效缓凝剂

B.高效速凝剂

C.高效减水剂

D.大量粉煤灰


参考答案:A

第2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围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常态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建筑而成
B、宜建在黏土地基上
C、抗冲能力大
D、用混凝土浇筑的纵向围堰可以两面挡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围堰的类型。混凝土围堰宜建在岩石地基上。参见教材P54。




第3题: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有()

A.采用干贫混凝土

B.大量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C.采用分块厚层浇筑

D.无需采用温控措施

E.常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


答案:ABC

第4题:

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措施不包括()。

A.拌合楼宜采用加冰、加制冷水拌合混凝土
B.采用薄层浇筑
C.碾压混凝土的粗集料宜采用风冷措施
D.常态混凝土的粗集料可采用风冷、浸水、喷淋冷水等预冷措施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104
(1)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

①常态混凝土的粗集料可采用风冷、浸水、喷淋冷水等预冷措施,碾压混凝土的粗集料宜采用风冷措施。采用风冷时冷风温度宜比集料冷却终温低10℃,且经风冷的集料终温不应低于0℃。喷淋冷水的水温不宜低于2℃。

②拌合楼宜采用加冰、加制冷水拌合混凝土。加冰时宜采用片冰或冰屑,常态混凝

土加冰率不宜超过总水盘的70%,碾压混凝土加冰率不宜超过总水量的50%。加冰时可适当延长拌合时间。


第5题:

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


A.高效缓凝剂

B.离效速凝剂

C.高效减水剂

D.大量粉煤灰

答案:A
解析:
由于两种料的初凝时间相差可达4小时,除应注意接缝面外,还应防止常态混凝土水平层面出现冷缝。应对常态混凝土掺高效缓凝剂,使两种材料初凝时间接近,同处于塑性状态,保持层面同步上升,以保证结合部的质量。

第6题:

下列( )不是混凝土应用时要注意的事项。

A.气温高时,要防止混凝土凝结过快,造成施工困难,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延缓凝结时间

B.浇筑后,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C.为了保证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同时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工作

D.浇筑时要间断性浇筑


正确答案:D

第7题:

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层面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

A.高效缓凝剂
B.高效速凝剂
C.高效减水剂
D.大量粉煤灰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116 / 2019版教材P118
应对常态混凝土掺高效缓凝剂,使两种材料初凝时间接近,同处于塑性状态,保持层面同步上升,以保证结合部的质量。

第8题:

何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与常态混凝土相比它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碾压砼是采用自卸汽车或皮带输送机将超干硬性砼运到仓面,以推土机平仓,振动碾压实的筑坝新方法,是将土石坝施工的碾压技术应用到砼重力坝的一种筑坝方法。采用碾压砼修筑的重力坝称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相比的优点:①工程程序简单,施工速度快;②胶凝材料用量少;③水热化温升大大降低,简化了温度控制程序;④不设纵缝,节省了模板和接缝灌浆的费用;⑤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设备,提高砼的运输和浇筑工效;⑥降低工程造价。

第9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中,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措施有()。

A、 采用干硬性贫混凝土
B、 采用薄层浇筑
C、 掺加高效减水剂
D、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E、 大量掺加粉煤灰


答案:A,C,E
解析:
2018新教材P90页考查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一)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的主要措施有 1,据坝体的应力场及结构设计要求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采用低流态或无坍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 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 4,大量掺粉煤灰,掺合料的用量可达水泥用量的25%~60%。 5,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约20%,使28d龄期混凝土的发热量减少25%~30%,且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值。(二)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所以选ACE。

第10题:

碾压混凝土坝基础垫层在河床部位宜采用常态混凝土,在岸坡部位宜采用变态混凝土,其厚度宜不大于()。

  • A、0.5m
  • B、1.0m
  • C、2.0m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