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因其保障人权而体现司法正义,因其救助贫困而体现社会公平。关于该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1年)

题目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因其保障人权而体现司法正义,因其救助贫困而体现社会公平。关于该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1年)

A.我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B.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
C.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必要时可以委托慈善机构协助受理事宜
D.法援对象包括符合法定受援条件的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及符合规定的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
C选项中的慈善机构可以协助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说法,在我国没有规定,所以该选项错误,当选。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法律援助条例》第3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另外,法律援助直接面向社会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和实现自身合法权益,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A选项表述正确。 《法律援助条例》第5条第2款规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6条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第8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可见,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包括法援机构、律师、其他社会组织等。《法律援助条例》第2条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公证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公证费。这就说明了法律援助的形式包括诉讼援助和法律咨询等。法律咨询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包括非诉的咨询服务,也包括对公证等其他法律业务的咨询服务。所以B选项表述正确。
《法律援助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事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一般而言,公民指的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不是公民的范畴。所以,如单纯以《法律援助条例》作为依据,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不应当属于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司法部答案似乎有误。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里所讲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然包括外国人或无国籍人。这是特殊的法律援助,其范围扩大到了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所以D选项表述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基本范畴,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司法所追求的目标,在许多情况下,二者相辅相成

B.效率属于工具理性,公正属于价值理性,二者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

C.我国的司法应作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选择

D.“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体现了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是互为手段和目的的


正确答案:C
「考点」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解析」C项不正确,我国的司法现状决定了我们应当作出"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选择

第2题: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因其保障人权而体现司法正义,因其救助贫困而体现社会公平。关于该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我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B.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 

C.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必要时可以委托慈善机构协助受理事宜 

D.法援对象包括符合法定受援条件的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及符合规定的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 


【答案】C

  【考点】法律援助制度

  【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某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选项B说法正确。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等。选项C说法错误。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要坚持“四统一”原则,不能委托慈善机构办理。选项D说法正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法援对象包括符合法定受援条件的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符合规定的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也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第3题:

下列关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陈述, 不正确的是( )。

A.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了统账结合的模式

B. 社会医疗救助是专门针对社会贫困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患病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救助制度

C.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参保人员是原来的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职工

D. 工会举办的各类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属于补充医疗保险的性质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列关于维护社会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政府通过广泛实施社会政策在内的各种手段去维护社会公平,并要求社会政策本身能够更多地体现出社会公平的价值
B: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C: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高的价值目标之一
D:通过政府的干预行动而力求兼顾社会中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以达到均化目标
E: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通过各项社会政策来实质性地体现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答案:A,B,C,E
解析:
D项的表述应是:通过政府的干预行动而力求兼顾社会中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总体的利益,并兼顾人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5题:

法律援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


参考答案:T

第6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

A.自然灾害救助

B.司法救助

C.失业救助

D.孤寡病残救助


正确答案:B
“社会救助”一词,有时也称为社会救济。通常来说,救济是一种消极的救贫济穷措施,基于一种同情和慈善的心理,对贫困者行善施舍,多表现为暂时性的救济措施;而救助则更多反映了一种积极的救困助贫措施,作为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因此,作为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特殊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司法救助不属于社会救助。

第7题: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A.发展

B.中国共产党

C.制度

D.秩序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关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陈述, 正确的是( )。

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了统账结合的模式

② 社会医疗救助是专门针对社会贫困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患病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救助制度

③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参保人员是原来的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职工

④ 工会举办的各类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属于补充医疗保险的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D

第9题:

下列表述中,与“盈科而后进”所体现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是( )

A.不陵节而施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答案:A,B
解析:
“盈科而后进”的意思是: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即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C项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D项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第10题:

社会救助最根本的目的是( )

A.弘扬正义
B.体现公平
C.扶贫济困
D.推动社会和谐

答案:C
解析:
社会救助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故选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