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尺N

题目
A.尺N
B.正中N
C.桡N(深支)
D.坐骨N

梨状肌出口综合征卡压的N是:(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5,则关系尺与S经笛卡儿积后所得新关系是一个( )元关系。

A.m

B.n

C.m+n

D.m*n


正确答案:C
解析:笛卡儿积是两个关系的合并操作,因此n元关系及与m元关系5经笛卡儿积后所得的新关系是m+n元关系。

第2题:

同一墨卡托海图上30°N纬线上某点经线方向的局部比例尺比31°N纬线上某点纬线方向的局部比例尺_____________。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B

第3题:

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则 高差hND为()m,()(填d或者n)为后视读数。


参考答案:-1.120 n

第4题:

已知M点实地高程为39.651m,N点设计高程为40. 921m。在M、N中间安置水准仪,读得M尺上读数为1. 561m,N尺上读数为0. 394m,则N点处填挖高度为:
A.挖 0.103m B.不填不挖 C.填 0.103m D.填 1. 270m


答案:C
解析:
提示:M、N两点设计高差:hMN= HM-HN = 1. 270m;M、N两点实际高差:Δh=hM-hN=1. 167m;可知应填土,其值为:hMN-Δh=0. 103m。

第5题:

A.尺N
B.正中N
C.桡N(深支)
D.坐骨N

旋后肌综合征卡压的N是:( )

答案:C
解析:

第6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M点为水准点,已知高程为12.00m;N点为待测点,安置水准仪于M,N之间,先在M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4.500m,然后在N点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3.500m,N点高程为( )m。

A.11.000

B.12.000

C.12.500

D.13.000


正确答案:D

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已知其高程为HA。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m;然后在B点立尺。为了使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HB,升高或降低B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b,B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则N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第7题:

A.尺N
B.正中N
C.桡N(深支)
D.坐骨N

肘管综合征卡压的N是:( )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围尺法中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0~100N,最小分度为()N。

A、1

B、2

C、3

D、5


参考答案:B

第9题:

双面水准尺的主尺是()。

A.红面尺
B.黑面尺
C.蓝面尺
D.白面尺

答案:B
解析:
2020/2019教材P4
水准尺的基本内容。一面分划黑白相间称为黑面尺(也叫主尺),另一面分划红白相间称为红面尺(也叫辅助尺)。

第10题:

对某一施工现场进行高程测设, M 点为水准点, 已知高程为 12.00m; N 点为待测点, 安置水准仪于 M,N 之间, 先在 M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4.500m, 然后在 N 点立尺, 读得前视读数为 3.500m, N 点高程为( ) m。
A. 11.000
B. 12.000
C. 12.500
D. 13.000


答案:D
解析:
参见教材 P46。 设 B 为待测点, 其设计高程为 HB, A 为水准点, 已知其高程为 HA。 为了将设计高程 HB 测定于 B, 安置水准仪于 A、 B 之间, 先在 A 点立尺, 读得后视读数为 m; 然后在 B 点立尺。 为了使 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 HB, 升高或降低 B 点上所立之尺, 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 b, B 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HA+m-b 则 N 点高程式=12.000+4.500-3.500=13.0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