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真题)按照刑法的规定,下列犯罪人中,不可能被减刑的对象是(  )。

题目
(2006年真题)按照刑法的规定,下列犯罪人中,不可能被减刑的对象是(  )。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单处罚金的犯罪分子
C.作为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减刑的适用对象。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减刑的范围,仅受刑罚种类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当然,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减刑。但是死刑缓期执行的减刑,随主刑刑种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刑的相应改变,以及罚金刑的酌情减少或免除,都不在《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制度的范围内。本题所考的减刑的适用对象是理解减刑制度的关键,关于累犯被判刑以后是否适用减刑,考生往往感觉是不能适用,但事实上只要满足减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减刑的说法中,符合《刑法》规定的是(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有期徒刑后有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C.被判处有期徒刑后有立功表现,可以减刑

D.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刑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B.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

C.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定性描述,而没有设置定量要求

D.根据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一方面,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另一方面,它在对犯罪进行定性描述的同时也设置了定量要求,即《刑法》第13条关于“但书”的规定。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D。

第3题:

《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可以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假释规定的是

A.对累犯不得假释
B.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不得再假释
C.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D.对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答案:A
解析: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对于犯罪分子进行假释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实质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3)限度条件:有期徒刑犯被假释,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1/2;无期徒刑犯被假释,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3年。但是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期限的限制。 (4)禁止条件:①累犯不得假释;②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注意:第一,1997年10月1日以前犯罪,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累犯以及因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仍然可以假释;第二,原判为10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减刑后减为10年以下的,仍不适用假释;第三,对于一人犯数罪的,只要一罪属于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10年以上或者有期徒刑的,则不可假释,如果是数罪并罚后累计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仍可假释。 (5)特殊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不受程序限制。本题中B、C、D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故选A项。

第5题: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对适用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 )。

A.严格控制减刑和假释

B.原则上不得减刑和假释

C.不得减刑和假释

D.报最高法院才能减刑和假释


参考答案:C

第6题: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正确答案:ABD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7题: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A、刑法典

B、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C、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D、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C

第8题:

按照刑法的规定,下列犯罪人中,不可能被减刑的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单处罚金的犯罪分子

C.作为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10题: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解析:刑法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如果完全从形式上理解既遂,也可以认为既遂就是达到了分则各条设置的处罚基准状态。因此,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A项表述正确。构成要件说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根据构成要件说,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而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犯罪结果或者是否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只要犯罪实行行为完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即便没有发生具体的犯罪结果或者没有实现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也构成犯罪既遂。故B、C项表述正确,D选项表述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