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题目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两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主要表现为:(1)行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为对象是任何公民。(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重要情节作伪证;而后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3)犯罪主体不同。前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罪则是一般主体。(4)行为内容不同。前罪的行为内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则只是陷害他人。(5)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前罪是发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行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A.破坏交通设备罪

B.侮辱罪

C.伪证罪

D.诬告陷害罪


参考答案:A, B, C, D

第2题:

简述伪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参考答案: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客体: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国家的正常司法秩序,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在形式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是为证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第3题:

假如丙丁拒绝了乙的教唆,乙捏造丙丁抢劫,并找来妇女戊充当被害人。甲明知是假案仍然立案侦查,并将丙乙刑事拘留。则( )

A.甲徇私枉法罪

B.乙诬告陷害罪

C.乙伪证罪

D.戊伪证罪


正确答案:ABD
【考点】徇私枉法罪;诬告陷害罪;伪证罪
【解析】乙编造了整个“抢劫案件”并启动了刑事追诉程序,故即使有编造证据的行为,也仅以诬告陷害罪论处。戊的定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戊仅仅以“被害人”身份作证,应是伪证性质。假如戊事先参与了乙的无限预谋,并充当被害人的角色,应构成乙诬告陷害罪的共犯。

第4题:

简述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分。


正确答案:
[答案]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分是:两者的共同点都表现为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诽谤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与名誉。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并且向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告发或者实施了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诽谤罪则表现为捏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并向他人散布,但并没有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单位告发。 (3)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诽谤罪目的在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而不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第5题:

行为人只要施行了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A、破坏交通设备罪

B、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C、伪证罪

D、诬告陷害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简述伪证罪的特征。


参考答案:

概念: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做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
本罪具有以下特征:
1、本罪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同时还危害公民的人身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管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而故意向司法机关提供,目的是陷害他人或隐匿证据包庇罪犯。


第7题:

下列何种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A.伪证罪

B.诬告陷害罪

C.间谍罪

D.非法行医罪


正确答案:A
解析:B、C、D项都是一般主体,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故A为正确选项。

第8题:

下面关于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的异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B.诬告陷害罪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伪证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C.诬告陷害罪是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D.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而伪证罪的目的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分。


正确答案:
[答案] 两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主要表现为:(1)行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为对象是任何公民。(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重要情节作伪证;而后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3)犯罪主体不同。前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罪则是一般主体。(4)行为内容不同。前罪的行为内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则只是陷害他人。(5)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前罪是发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

第10题:

简述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共同点都表现为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诽谤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与名誉。(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并且向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告发或者采用了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诽谤罪则表现为捏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并向他人散布,但并没有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单位告发。(3)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诽谤罪目的在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而不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