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系一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收入6万元不入账,转入自己在银行的账户。甲的行为不构成(  )。

题目
某甲系一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收入6万元不入账,转入自己在银行的账户。甲的行为不构成(  )。
A.侵占罪
B.职务侵占罪
C.贪污罪
D.挪用资金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一行为可以构成使用假币罪?

A.甲用总面额1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

B.甲(系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

C.甲在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

D.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1万元真币


正确答案:A

第2题:

小陈某系耳东公司的实际负责人,为解决公司资金紧张问题,向银行提交虚假的贸易合同,伪造交易文件。在向银行支付500万元保证金后,骗取了银行期限为6个月、金额为2000万元的国内信用证。其后,耳东公司冒用耳西公司名义将信用证收益权转让给银行,银行据此将1900万元信用证投资款放款至耳西公司账户。随后耳西公司将上述资金转入耳东公司账户,小陈将上述资金用于归还由其他银行的到期贷款。信用证到期后,耳东公司无法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陈和耳东公司的行为均构成骗取金融票证罪

B、小陈的行为应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C、耳东公司的行为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D、小陈是为解决公司资金紧张,自己并未获利,其个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A

第3题:

甲是A银行新来柜员,由于操作失误,客户一笔资金100万,没有入账,当天被主管发现,进行了及时入账,对于甲这种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B.甲构成失职罪

C.甲没有构成犯罪,仅是一般违规失职行为

D.构不构成犯罪应当看是否造成损失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甲系一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收入6万元不入账,转入自己在银行的账户。甲的行为不构成( )。

A.侵占罪

B.职务侵占罪

C.贪污罪

D.挪用资金罪


正确答案:ACD
解析:某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5题:

以下交易中属于应报告的大额交易的是?

A.中石油公司向其北京分公司账户转账一笔,金额10万美元

B.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红十字会账户转入捐款一笔金额100万元,向宋庆龄基金会账户转入捐款一笔金额100万元

C.5月6日,中石油向中国红十字会账户转入捐款一笔金额180万元,中石化向中国红十字会账户转入捐款一笔金额150万元

D.个体工商户张某向中石油账户转入货款一笔,金额50万


正确答案:C

第6题: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乙谋取利益。随后,乙送给甲一张消费卡,并告知其消费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半年。甲收下消费卡后忘记使用,导致消费卡过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乙账户内。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


正确答案:B

第7题: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其他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

根据以上的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侵占罪( )。

A.某甲的朋友某乙到某甲家中做客。酒后某乙将自己的内有价值 1.2万元的手包忘在某甲的家中,返回寻找时某甲称未曾看到此包

B.某一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 2 万元的收入转借给其好友,但是好友由于生意不好而未归还

C.一位中年男子由于手头拮据,在一天晚上到其邻居家串门时,顺手拿走一条价值 5000元的项链

D.王某几年前向朋友刘某借用 1万元,多年后一直忘记归还


正确答案:A

第8题:

某甲与某乙是朋友,某甲在银行里工作,想捞一笔非法财产,于是就串通某乙,让某乙伪造某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及其他一些公文印章,再利用某甲在银行工作的便利取得该单位的银行存款30万元,然后俩人私分。则()。

A.某甲与某乙都构成贪污犯罪,是共犯

B.某甲构成贪污罪,某乙构成诈骗罪

C.某甲构成职务侵占罪,某乙构成诈骗罪

D.某甲与某乙共同构成诈骗罪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甲窃得某公司的银行账户密码,在办公室利用互联网将该公司账上的5万元钱转入自己的账户。后被一同事发现,对甲极力规劝,甲悔悟,遂将5万元转回该公司的账户。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甲企业在电视上发布了一则广告,称其现有某型号的机床60台,每台的价格为15万元,广告的有效期为10天。乙公司看到该则广告后于第3天自带汇票,金额为90万元,向甲企业购买机床,但此时甲企业的机床已销售完毕,无货可供。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有关本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企业发布广告的行为不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要约,甲企业不承担违约责任
B:甲企业发布广告的行为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企业应补偿乙公司实际支出的费用损失
C:甲企业发布广告的行为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企业不承担民事责任
D:甲企业发布广告的行为不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企业不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15条第2款的规定,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甲企业发布的广告中标明了机床的类型、数量、价格、销售期限,是具备要约内容的广告。依据《合同法》第21~22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因此,乙公司在承诺期限内,自带汇票去购买机床,也没有表明对广告内容的变更,应当视为承诺。乙公司持票前去购买,是承诺行为,但由于甲公司违法撤销要约,合同不能成立,甲公司对乙公司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甲公司在不到3天的时间将货售完,应当负有以广告方式通知的义务,其没有通知,让人白跑一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应当排除C、D两项。本题涉及附保留条件的要约,其本质是保留撤销权的要约。就本案来看,甲公司默示地保留了一个条件:“售完为止”。售完,就可以撤销要约了。但是,从诚实信用出发,有以与要约同样方式进行撤销通知的义务。注意本题与2007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8题是有所不同的,故选B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