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

题目
简述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向教育界的发展。
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

第2题:

简述心理卫生问题判定原则。


正确答案: 需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合乎事实地判断心理事实问题。

第3题:

1917年,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创办了()杂志,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心理卫生运动逐步在美国形成了一股热潮。

A、《心理健康》

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

D、《心理卫生》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心理卫生的历史。 


正确答案: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原意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与疾病。它除了指一门学科和一项服务工作外,还专指人的心理健康及其状态。
(1)我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萌芽初创、发展充实、日臻完善、普及民众。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却是兴起于20世纪初。它的发起人是美国人比尔斯(C•Beers)。他根据自己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的亲身遭遇,于1908年出版了著名的《一个找回自我的心灵》。此书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强烈反响。自此开始了一场由美国发轫、最后遍及世界的心理卫生运动。
(3)1908年,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194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中国的心理卫生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起步,1936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在山东泰安宣告成立。

第5题:

简述什么是心理卫生?


正确答案:心理卫生主要是指:以积极的、平衡的、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6题:

简述教师的心理卫生。


正确答案: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懂得人际关系的营造和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保持健康的身心。

第7题:

简述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


正确答案: 1、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社会能力,为成年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2、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儿童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第8题:

简述心理健康与现代心理卫生运动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即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维护、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第9题:

简述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将使人们更好地适以社会,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2)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其学习成绩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其工作效率高于心理不健康者;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更能耐受挫折和逆境,更容易稳妥地渡过社会变故和灾难。
3)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心理卫生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石。没有心理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精神文明。

第10题:

简述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启示。


正确答案: 首先,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改善精神病人待遇的人道主义行动。
其次,虽然在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不同时期,其具体的重心有所不同,但是贯穿整个运动的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是:强调生命健康需要自我责任和自主管理,强调心理对于形成自我责任和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最后,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始终将“维护和促进”作为其工作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