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我们小组的方案得了第一名!”乙:“我昨天电脑彻底死了!”这组对话中,乙的回话不符合言语交际合作原则中的()。

题目
甲:“我们小组的方案得了第一名!”乙:“我昨天电脑彻底死了!”这组对话中,乙的回话不符合言语交际合作原则中的()。

A谦虚准则

B数量准则

C质量准则

D关联准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组活动开始后,组员问有下面一段对话:

甲:“其实一直以来,我与父母都有矛盾……”

乙:“父母脾气不好?”

甲:“不是。”

乙:“那是你的问题,你不太与他们沟通?”

甲:“不是……”

成员乙:“那……我猜……”。

在此情景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运用的技巧是( )。

A.中立

B.面质

C.限制

D.沉默


正确答案:D

第2题:

在一次的期末考试成出来后。甲、乙、丙、丁分别得到了前四名,但其他同学均不知道谁是第一名,甲说:“是丙。”乙说:“不是我。”丙说:“不是我。”丁说:“是甲。”已知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对了,那么,第一名是哪位同学? ( )


A.丁同学
B.丙同学
C.乙同学
D.甲同学

答案:C
解析:
本题真假推理。甲:丙,乙:乙,丙:丙,丁:甲,甲与丙说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题干说只有一个人对了,那么乙和丁说的话都是假话,所以真话应该是乙是第一-名,所以答案选C.

第3题:

甲电脑公司与乙签订了一份电脑购销合同,由甲电脑公司向乙出售20台电脑,合同约定由乙自行提货负责运输.在提货过程中,由于甲电脑公司装运工的疏忽,实际装运了21台电脑.在运输过程中,恰逢雨天路滑,车辆倾覆,货物灭失.此时甲电脑公司发现装货有误,遂通知乙返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应当返还多装的1台电脑

B.电脑的灭失,全部由甲电脑公司承担

C.电脑的灭失,20台电脑由乙承担,1台由甲电脑公司承担

D.电脑的灭失,全部由乙承担


正确答案:C
8.答案:C 考点:不当得利与风险负担讲解:对于该20台电脑而言,依据合同法的规定,风险自交付之时转移。由于本案中,采用乙提货的方式,所以自装运完毕时视为交付,交付后风险由乙承担。多装的1台电脑构成不当得利。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其构成必须符合以下要件: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损,一方获利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无合法的依据。本案中,这l台电脑对于乙而言,并非合同约定的标的,只是由于装运工的疏忽而多装的,无合同依据,所以为不当得利。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不当得利,如果不当得利人无过错的,以现存的利益为返还范围,而该台电脑已经灭失,所以乙不再负返还义务。

第4题:

甲某向乙某借款1万元,乙某要求其提供担保,甲某说:“我有一部手提电脑,以它作质押吧,但如果出租的,租金我来收取。”乙某同意,遂付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质押合同签订就生效
B.乙某实际占有电脑时质押合同才生效
C.乙某实际占有电脑时,质权产生
D.如质押合同生效,则乙某有权收取电脑租金
E.质押合同中不能约定由甲收取租金

答案:A,C
解析:
动产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此外,质权人有权收取质押财产的孳息,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由于约定了租金由质押人收取,因此选项D的说法错误。

第5题:

甲乙两人是某大学学生,甲经常通过校园网出售一些二手东西。一日,两人通过MSN洽谈二手掌上电脑的买卖事宜。甲称:“我有掌上电脑一台,配置为……’九成新,附有数码照片可供参考,2800元要不要?”乙回话称:“东西不错,2400元的话可以接受。”甲回复:“可以,6月7日到我这儿来取。”乙回话:“同意。”于是两人结束了聊天。6月7日乙到甲处取电脑,发现甲的电脑运行速度比较慢,比约定的标准差很多,便拒绝接受,甲遂降低价格,拟2000元出手,乙同意。由于乙想通过自己做兼职挣钱来付款,于是甲乙又约定分5期付款,毎期400元,于每月月底支付,乙当即支付了 400元,并取走电脑。临走时乙问甲电脑使用前是否需要杀毒或者重装系统,甲说自己刚买不久,从未感染过病毒,于是乙放心地离开甲处。根据上述案情回答问题。
设本案中乙如约支付了4期,但最后一期未能支付,甲多次催告,乙仍无力支付。则甲:( )
A.可以解除合同
B.可以退回货款,收回电脑,并要求乙支付几个月的电脑使用费
C.可以要求乙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但不能解除合同
D.如果甲解除合同,应当退回货款,并加付该货款的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答案:A,B
解析:
A、B
考点:分期付款买卖
讲解:《合同法》第167条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1/5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依此,可得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和B,C、D项的说法无法律依据,故不当选。

第6题:

小组活动开始后,组员间有下面一段对话:

成员甲:“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

成员乙:“你丈夫有了‘第三者’?”

成员甲:“不是。”

成员乙:“那是你的问题,你已不再爱他?”

成员甲:“不是……”

成员乙:“那……我猜……”

在此情景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运用的技巧是( )。

A.中立

B.面质

C.限制

D.沉默


正确答案:D
主持小组讨论时,社会工作者的沉默技巧主要包括两方面:(1)可以适时在小组中形成真空,使组员自己进行判断;(2)在接受意见和建议后,请组员自己进行判断。在本案例情景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运用的技巧是沉默。

第7题:

甲乙两人是某大学学生,甲经常通过校园网出售一些二手东西。一日,两人通过MSN洽谈二手掌上电脑的买卖事宜。甲称:“我有掌上电脑一台,配置为……,九成新,附有数码照片可供参考,2800元要不要?”乙回话称:“东西不错,2400元的话可以接受。”甲回复:“可以,6月7日到我这儿来取。”乙回话:“同意。”于是两人结束了聊天。6月7日乙到甲处取电脑,发现甲的电脑运行速度比较慢,比约定的标准差很多,便拒绝接受,甲遂降低价格,拟2000元出手,乙同意。由于乙想通过自己做兼职挣钱来付款,于是甲乙又约定分5期付款,每期400元,于每月月底支付,乙当即支付了400元,并取走电脑。临走时乙问甲电脑使用前是否需要杀毒或者重装系统,甲说自己刚买不久,从未感染过病毒,于是乙放心地离开甲处。根据上述案情回答第89-91题:
设乙在回宿舍的路上碰到同学丙,丙要随老师去外地做调查,正急需一台掌上电脑,乙立即将该电脑卖给丙,并约定由丙向甲付款。如果丙届时未付款。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乙无权处分,丙也知情,如甲不予追认并想收回电脑,可直接向丙索要
B.乙、丙之间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的行为,属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形
C.丙届时未付款,应由乙向甲承担违约责任
D.甲与乙是一个买卖关系,乙与丙是另一个买卖关系,丙只能向乙付款,乙再向甲付款


答案:C
解析:
考点: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
讲解:双方并未约定在乙付款之前由甲保留所有权,因此电脑自交付时起所有权转移,乙的行为不构成无权处分,故选项A错误。本题情形属于《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第三人代为接受履行的情形,不是第三人代为履行,故B项错误。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乙应当向甲承担违约责任,故选项C正确。因为乙、丙之间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因此丙可以直接向甲履行,从而消灭甲乙之间以及乙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故选项D错误。

第8题:

甲乙两人是某大学学生,甲经常通过校园网出售一些二手东西。一日,两人通过MSN洽谈二手掌上电脑的买卖事宜。甲称:“我有掌上电脑一台,配置为……,九成新,附有数码照片可供参考,2800元要不要?”乙回话称:“东西不错,2400元的话可以接受。”甲回复:“可以,6月7日到我这儿来取。”乙回话:“同意。”于是两人结束了聊天。6月7日乙到甲处取电脑,发现甲的电脑运行速度比较慢,比约定的标准差很多,便拒绝接受,甲遂降低价格,拟2000元出手,乙同意。由于乙想通过自己做兼职挣钱来付款,于是甲乙又约定分5期付款,每期400元,于每月月底支付,乙当即支付了400元,并取走电脑o临走时乙问甲电脑使用前是否需要杀毒或者重装系统;甲说自己刚买不久,从未感染过病毒,于是乙放心地离开甲处。根据上述案情回答第9l - 93题:

91.设本案中乙如约支付了4期,但最后一期未能支付,甲多次催告,乙仍无力支付。则甲:( )

A.可以解除合同

B.可以退回货款,收回电脑,并要求乙支付几个月的电脑使用费

C.可以要求乙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但不能解除合同

D.如果甲解除合同,应当退回货款,并加付该货款的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正确答案:AB
91.答案:A,B 考点:分期付款买卖讲解:《合同法》第167条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依此,可得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和B, C、D项的说法无法律依据,故不当选。

第9题:

小组活动开始后,组员间有下面一段对话:成员甲:“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成员乙:“你丈夫有了第三者”?成员甲:“不是。”成员乙:“那是你的问题,你已不再爱他?”成员甲:“不是……”成员乙:“那……我猜……”在此情景中,社会工作者最适合运用的技巧是()

A:中立
B:面质
C:限制
D:沉默

答案:D
解析:
主持小组讨论时,社会工作者的技巧之一即沉默的技巧。主要包括两方面:可以适时在小组中形成真空,使组员自己进行判断;在接受意见和建议后,请组员自己进行判断。

第10题:

甲:“王主任,您看我的请调报告能批准吗?”乙:“咱俩可是老交情了,走,我请你喝两杯去。”对话中乙运用了礼貌原则中的()。

  • A、赞许准则
  • B、赞同准则
  • C、同情准则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