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经济利益是工业革命后富人迁往郊区居住的重要原因。

题目

18、经济利益是工业革命后富人迁往郊区居住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前中国富人阶级常常抱怨民众仇富心理严重,没有安全感。殊不知,像这样,富人可以做出“车辆限行”等刻意炫富的行为,是造成民众仇富心理重要原因,而有关部门纵容包庇则是推波助澜。所以,中国社会普遍的仇富现象,富人与政府难咎其责。如果富人的钱实在多得无处可放,那就请多做一些慈善事业吧,这样可以减少民众的仇富心理。如果当着群众的面肆无忌惮的“烧钱”只会“引火烧身”,因为“富人炫富,穷人必然就仇富”。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仇富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B.富人炫富引起民众的仇富心理

C.富人与政府难辞民众仇富现象之咎

D.政府包庇纵容使富人肆无忌惮


正确答案:C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引起民众仇富心理的原因,并对富人的炫富行为进行了批判。A项属于主观臆断,文中并未涉及。BD两项均为仇富现象形成的原因之一,不是文段主要表达的观点。C项是对文段的全面准确概括,为正确答案。

第2题:

城市土地利用从中心到郊区依次是(  )。

A.居住、商业、工业、农业
B.商业、居住、农业、工业
C.商业、居住、工业、农业
D.商业、农业、居住、工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对区位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从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居住、工业和农业用途,呈层圈状分布。

第3题:

18世纪初工业革命后,长期支配工业社会的发展观是一种()观。


参考答案:无限增长

第4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 )

A.65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B.18~65岁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C.18~65岁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
D.6岁以下的城市居民和郊区居民

答案:D
解析:
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地址、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和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交通方式的选择等)。为了减少调查的工作量,一般都采用抽样家庭访问的方法进行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在4%~20%之间选用。调查数据的搜集方法有:家庭访问法,路旁询问法,邮寄回收法等。为了保证调查质量,一般建议采用专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第5题:

城市土地利用从中心到郊区依次是()。

A:居住、商业、工业、农业
B:商业、居住、农业、工业
C:商业、居住、工业、农业
D:商业、农业、居住、工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对区位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从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居住、工业和农业用途,呈层圈状分布。

第6题:

通用的蒸汽动力机的发明和应用,迎来了工业革命发展的()。用机器制造机器,是18世纪工业革命发展()。


参考答案: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

第7题:

中国的郊区化主要表现在()。

A:19世纪后期富人沿铁路外迁
B:人口郊区化
C:工业郊区化
D:汽车郊区化
E:外来人口郊区聚集

答案:B,C,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郊区化问题。

第8题:

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 )。

A. 城市社区

B. 农村社区

C. 郊区

D. 城乡融合区


正确答案:B

第9题:

18世纪在英国起步的(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文艺复兴
B.民主政体
C.封建社会
D.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18世纪在英国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同时,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圈地法的实施,又迫使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

第10题:

18世纪在( )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D
解析:
18世纪在英国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同时,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圈地法的实施,又迫使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