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魏格纳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1、地质构造的吻合性
2、现存生物的证据
3、古生物证据
4、古气候证据
5、古冰川证据


何谓大陆漂移?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中生代早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统一超级大陆,称之为联合古陆,围绕联合古陆的广阔海洋称之为泛大洋。到侏罗纪,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分裂成几块大陆并各自逐渐漂移到目前所处的位上。
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边缘的相似性。
2、地层与地质构造证据。
3、古生物证据。
4、古气候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正确答案:正确


以下不属于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
  • B、陆块周围为泛大洋
  • C、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
  • D、其动力来源于地幔对流体

正确答案:D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


正确答案:大陆漂移学说主要是根据大陆形状的互补性、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古气候等方面的证据提出来的


思考题汇总第_章第二章1、分别简述大洋地貌、大陆边缘地貌的地貌单元大洋地貌:大洋中脊: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断裂带;大洋盆地:深海平原,深海丘陵,海山与平顶海山,岛链,环礁。 大路边缘:稳定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活动型:大陆架,岛弧,海沟,边缘海盆。2、稳定性大陆边缘和活动性大陆边缘区别大路边缘:稳定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活动型:大陆架,岛弧,海沟,边缘海盆。3、简述东中国海的沟-弧-盆体系第三章1、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和要点,并对该学说加以评价。证据:a、大路边缘的形态;b、造山带与地层学;c、古冰川及气候的证据;d、古生物的证据;e、地磁学的证据。基本论点:大陆是主动,水平活动的运动块体前缘收缩后缘拉张。主要论点:1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 后者称为泛大洋;2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 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3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 现在的海陆分布;4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 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 残余。5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 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缘 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而脱落 形成岛弧、岛屿缺点:大陆产生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动力问题没有得到满意地解决。大陆漂移说最大的缺陷是漂移机制问题:(1)在力学上,将刚性的洋底硅 镁层看作是塑性和可流动的,显然与事实不 符;地球物理计算表明,潮汐 摩擦力和离心力实在太小,既不可能驱动陆块漂移,也不可能在大陆前缘挤 压形成高大的山 脉;(2)二维表面几何特征不精确,例如北大西洋两岸的 纽芬兰与欧洲就难以拼接;(3)构造布局,既然大陆经历了远距离漂移,大 陆的构造布局应已打乱,为何大西洋两岸构造仍然吻合?(4)历史演化, 地球有几十亿年历史,大陆的分裂为何始自中生代? (5)变形层次,既然 洋底和地幔是塑性的,为什么在大陆漂移运动中发生褶皱形成山脉的却主要 在大陆表层呢?2、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证据和要点。证据:联合古陆的重建、拟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漂移的证据;在大洋中存在有一贯穿全球的大洋中脊体系;太平洋边缘的沟一弧体系及其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大洋中脊轴部强烈的火山活动和自中脊向两侧沉积物依次变厚的事实;年轻的大洋地壳,且自大洋中脊向两侧年龄逐渐增大;海底扩张学说的进一步的论证:(1)海底磁异常条带研究;(2)深海钻探验证;(3)转换断层的发现;要点:大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增生带。地幔物质由洋中脊涌出, 冷凝成为最新洋壳;新洋壳将先形成的洋壳从洋中脊依次向两侧推开,洋 壳年龄随着与洋脊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当洋壳到达海沟时俯冲下沉熔融,重返软流圈,所以海沟俯冲带又称为消 减带。洋底在不断的形成、运动、潜没和更新,运动速度为数cm/年,周期 不超过200Ma。洋中脊是对流体上升带或发散带,海沟是对流体下降带或汇聚带。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之上运动,其驱动力是地幔对流。3、解释海底磁异常条带和贝尼奥夫地震带的特点和成因。海底磁异常条带:成因:a、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磁场南、北极的极性 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发生着周期性的反转。b、有的时期地磁南、北极方向与现在一致,有的时期则 正好相反。c、岩浆冷却时记录当时的地磁场,新岩浆将老岩浆推向 两侧,若地磁倒转,被记录下来。贝尼奥夫地震带:成因:海沟附近是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地震震源深度变化是很有规律的:在海沟附近都是浅源地震,离海沟较远出 现中源地震,在更远的大陆内部则出现深源地震。海沟附近的这种震源排列形式是50年代美国学者贝尼奥夫发现的,故称为 贝尼奥夫地震带。4、何谓转换断层?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主要区别?转换断层:洋脊被一系列横向断层切割,断层长度可达数千公里,错距可达 数百至千余公里。这种断裂带是海底扩张所引起的特殊断层,称之为转换 断层。区别:1)运动方向:转换断层扩张脊两边运动方向相反,断层外两盘运动 方向一致;而平移断层,不活动脊两边无相对运动,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始 终相反。2)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开的距离):平移断层标志物之间的断距应随时 间的增加而增加,而转换断层之间的洋中脊之间的距离一般是稳定的。3)地震活动:转换断层部分有浅源地震活动,而沿整个平移断裂均有地震 活动发生,可以是浅、中、深源地震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成因区别:平移断层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是构造应力释放的形式!转换断层 是海底扩张作用在时间、强弱、快慢和扩张方向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构造形 式,其作用是调整海底扩张运动的均衡 或统一。5、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地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基本含义:1.垂向上:固体地球上层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一一上部刚性 岩石圈和下垫的软流圈。侧向上:岩石圈在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界为最 具活动性的构造带。板块是运动的,其边界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分离扩张型,俯冲汇聚型,平 移剪切型。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的旋回性:板块沿分离 型边界的扩张增生,沿会聚型边界的压缩消亡。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有可能的是地幔物质对流。意义:1、板块构造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从全球 的统一角度,阐明了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 大问题。2、板块构造理论起源于大陆漂移学说,得益于一系列最新科学探测手段在 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丰富资料以及海洋地质-地震地质-古地磁等学科研究成 果,特别是地幔对流说和海底扩张说等理论的支持。3、板块构造作为固体地球的一个统一理论深刻解释了许多全球性地质现象 和作用,阐明了全球性中脊系和裂谷系、岛弧-海沟系以及环太平洋和地中 海构造带,解释了大陆和洋盆、陆壳和洋壳的形 成和演化,解释了地震和 火山活动、地磁和地热 现象、岩浆和变质作用、生物演化和矿产分布,为 一系列地质现象和作用提供了全球统一的、有 规律可循的、协调而精致的 解释图象。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沿汇聚(挤压)型板块边界边界,两个相邻板块相向挤压运动,以致老洋壳 在这里俯冲和消减!密度相对大的板块俯冲潜没在密度相对小的板块之下。 遭受强烈挤压运动,可引发 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构 造变形和相关 的 变质作用。何谓威尔逊旋回?加拿大的威尔逊将大洋盆地的演化过程归纳为萌芽、幼年、成熟、收缩、结 束及大陆碰撞造山等六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显示大洋的开张和生成, 后三个阶段代表大洋的收缩和关闭。威尔逊旋回:1、胚胎期:、东非大裂谷2、幼年期:红海、亚丁湾3、成年期:大西洋4、衰退期:太平洋5、终了期:地中海6、遗痕期:印度河(地缝合线)比较两种大陆边缘的特征。稳定型:特点:大陆架十分平坦而宽阔,最宽可达1000多千米,而且没有 岛弧与海沟等高差悬殊的地形存在,在大陆坡的基部是沉积物堆积很厚 的大陆隆。它既不受到挤压,也不受到拉张,因此这里十分稳定,没有 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活动型:特点:其大陆架和大陆坡都比较狭窄,缺乏大陆隆,但有海沟存在。 海沟经常与岛弧(西太平洋)或海岸山脉(东太平洋)伴生。此类大陆边 缘具有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构造变 形和变质作用等现象,是地球上强 烈的活动地带。由于海沟与岛弧(山弧

()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

  • A、大西洋两岸的地形
  • B、古生物化石
  • C、古生代冰川
  • D、大洋中脊
  • E、海底山链

正确答案:A,B,C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与现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区别?


正确答案:魏格纳:大陆是在洋壳上漂移的;
现代大陆漂移学说:大陆焊接在洋底,大陆随洋底而漂移。


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正确答案: 大陆漂移的证据如下:
①大陆边界的拼合:大西洋两侧大陆(非洲和南洲)边缘具有很好的拼合性,拼合结果表明在海平面以下915m等深线处,其平均误差小于一个经度。
②地质构造带对比:大西洋两岸北美和北欧之间地质构造具有一致性,非洲与南美洲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亦具有相似性。
③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晚古生代南半球各大洲的冰川均来源于南极。
④古地磁极移轨迹:大量资料表明,北美和欧洲所测得的极移曲线并不相合,但形态大致相似。若将两大陆拼合在一起,则这两条曲线就会基本重合,说明两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


下列哪些证据支持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正确答案: 南极洲发现了许多其他大陆上存在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中龙化石,大西洋两岸具有相似的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南方各大陆和印度都有舌羊齿植物群化石。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不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证据的是?()

  • A、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十分吻合
  • B、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都吻合
  • C、大西洋面积正在扩大太平洋面积正在缩小
  • D、全球变暖,海平面在上升

正确答案:D

更多 “海洋地质学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证据是什么?正确答案:⑴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古气候和古生物证据;古地磁学证据;大陆拼接;地质证据。⑵海底扩张学说证据:大洋底的结构特征;大洋底的地形特征;海底磁异常特征;大洋底岩浆岩年龄特征;大洋底沉积物年龄特征;转换断层。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魏格纳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正确答案:1、地质构造的吻合性2、现存生物的证据3、古生物证据4、古气候证据5、古冰川证据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下列哪些证据支持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正确答案:南极洲发现了许多其他大陆上存在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在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中龙化石,大西洋两岸具有相似的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南方各大陆和印度都有舌羊齿植物群化石。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都连在一起,叫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叫泛大洋。A、寒武纪B、志留纪C、石炭纪D、泥盆纪正确答案:C

考题 问答题论述大陆漂移说基本论点及主要证据、代表人物。正确答案:论点:魏格纳①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或潘基亚联合古陆、后者称为泛大洋;②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③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逐渐破裂、分离,产生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形成现今海陆分布;④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⑤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脱落形成岛弧、岛屿。依据1)古气候和古生物依据2)大西洋两侧陆块拼合的吻合性3)地质依据:4)古地磁学证据(a)剩余磁性(b)古纬度变迁(c)地磁极游移轨迹代表人物(1)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之间大致吻合(原始观点)(2)1858年,法国地理学家斯奈德以欧、美两洲古生代煤层中的化石的相似性为依据,首次把大西洋两岸大陆拼合起来;(3)1910年,美国的泰勒指出欧亚、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移动,是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和褶皱山系的原因。(4)杜.托依特提出古生代大陆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联合古陆,即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其间为特提斯洋分开,为后期大陆拼合所证实。他还认为是重力驱动大陆漂移,大陆块由于边缘地槽堆积负载而略倾斜,重力使它在地幔上滑向大洋,大陆中心受到拉张产生裂陷,又使得岩浆以上升使裂陷区进一步裂开和隆起,进而促使大陆外移。(5)英国著名地质学家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模式解释大陆漂移。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多选题()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A大西洋两岸的地形B古生物化石C古生代冰川D大洋中脊E海底山链正确答案:B,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C、硅镁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D、硅铝层在大陆、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正确答案:A

考题 填空题()后期至()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正确答案:二叠纪,三叠纪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大陆漂移学说的是()。A 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B 陆块周围为泛大洋C 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D 其动力来源于地幔对流体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中洋脊——深海沟系统,洋底热流异常都是()的证据。A、海洋生成陆地B、板快学说C、海洋变化D、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