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查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捕获30只鸟,其中麻雀5只,做标志后放

题目

为调查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捕获30只鸟,其中麻雀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次年又捕获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麻雀2只,没有标志的麻雀6只。则此地区麻雀种群个体数约为()。

  • A、15只
  • B、20只
  • C、45只
  • D、75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鸟中只有()的雄性具有交配器。

A、鸵鸟

B、长耳号鸟

C、戴胜

D、麻雀


参考答案:A

第2题:

科学家对平海岛屿进行调查,他们先捕获30只麻雀进行标记,后放飞,再捕捉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0只,则这一岛屿上的麻雀大约有多少只?( )

A.150只

B.300只

C.500只

D.1 500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属于比例问题。从捕获的麻雀数量知道,标记的麻雀数量占总的麻雀数量的10÷50=20%,标记的麻雀一共有30只,所以麻雀总数为30÷20%=150只。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D.正例

第4题:

享有“森林医生”的鸟是()。

  • A、麻雀
  • B、啄木鸟
  • C、喜鹊
  • D、乌鸦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
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
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
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样方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A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而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B项错误,D项正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项错误。

第6题:

科学家对平海岛屿进行调查,他们先捕获 30 只麻雀进行标记,后放飞,再捕捉 50 只,

其中有标记的有 10 只。则这一岛屿上的麻雀大约有多少只?( )

A.150 只

B.300

C.500 只

D.1500


正确答案:A

第7题:

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百灵鸟为例,为学生提供( )。
A.比较 B.变式C.正例 D.反例


答案:C
解析:
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例论。

第8题:

啄木鸟是()足;麻雀是()足;雨燕是()足;咬鹃是()足。


参考答案:对趾型;离趾型;前趾型;对趾型

第9题:

对某地区新引进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故A错误。从数据看出,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故B错误。由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故C正确。第7年种群数量最大,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故D错误。

第10题:

()是观赏鸟。

  • A、麻雀
  • B、鹰
  • C、金丝雀
  • D、大雁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