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德慎罚”思想指导下,西周刑事政策有()A、刑新国用轻典B、刑平国用中典C、刑乱国用重典D、出礼则入刑E、刑罚世轻世重

题目

在“明德慎罚”思想指导下,西周刑事政策有()

  • A、刑新国用轻典
  • B、刑平国用中典
  • C、刑乱国用重典
  • D、出礼则入刑
  • E、刑罚世轻世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朝的主要法制指导思想是( )。

A.德本刑用

B.明德慎罚

C.刑乱国用重典

D.重典治“贼盗”


正确答案:C
解析:“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以元朝的灭亡为借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基本策略。明朝统治者曾在《大明律.序》中作了阐释:“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可见,重典治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威慑力。选项A不正确,德本刑用是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初统治者为了稳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认真地总结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选项B不正确,从夏商时期单纯宣扬“天命”、“天罚”,到西周时代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创造了“以德配天”的天道思想。而将“德”的抽象准则具体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便形成“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这就是说,要想“享天之命”,就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选项D不正确,没有这种提法。

第2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第3题:

、“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包括(  )。

A、轻重诸罚有权

B.刑乱国用重典

C.刑平国用中典

D.刑新国用轻典考试大


 B.刑乱国用重典
  C.刑平国用中典
  D.刑新国用轻典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司寇》


答案: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法制指导思想,即刑罚世轻世重原则的掌握情况。自夏、商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运用刑罚手段来镇压一切反抗行为,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逐渐积累了不少的法制经验。至西周初期,统治者们在政治上、法律上更加成熟,他们在总结前代立法用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刑罚世轻世重”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周王朝的法律实践。刑罚世轻世重是西周法律适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法律的适用和刑罚的轻重应根据客观形势,考虑犯罪者的主观条件进而进行全面的衡量,强调适用法律的灵活性,是“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体现。“刑罚世轻世重”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也就是说,刚夺取政权、建立国家之初,立法用刑当偏于轻缓,以稳定人心;至国家安定之时,则应用刑平和,不偏轻亦不过重,保持宽严适中;当国家动乱不安时,则应“重典治乱世”,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社会秩序。这一原则将“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的法律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整体,是西周法律思想、立法原则及刑事政策的具体化。

第5题:

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刑弼教
B.附会汉法
C.德本刑用
D.刑乱国用重典


答案:B
解析:
解析:元朝实行“附会汉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即仿照唐、宋“汉法”,同时在保留许多涉及蒙古贵族统治利益的旧制度和旧风俗的基础上,对全国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故选B项。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和刑乱国用重典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第6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五刑之疑有赦B.刑罚世轻世重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正确答案:B
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三国三典”原则,这种以具体国情确定用刑之轻重缓急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原则。《吕刑》中也有“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记载,即主张结合犯罪的主客观情势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可见,选B项。A项表述反映的是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C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而不是定罪量刑原则。D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同罪异罚原则。

第7题:

“申明亭”的设立体现了明朝(  )的立法指导思想。
A.重典治吏
B.刑乱国用重典
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D.明刑弼教


答案:D
解析:
解析:“申明亭”意在申明教化,故D项为正确答案。

第8题:

、“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包括( )。

A、轻重诸罚有权

B.刑乱国用重典

C.刑平国用中典

D.刑新国用轻典


刑乱国用重典

  C.刑平国用中典

  D.刑新国用轻典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汉朝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
B.无为而治
C.德主刑辅
D.刑乱国用重典


答案:C
解析:
【精解】汉朝立法指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武帝之前为“无为而治”,武帝之后为“德主刑辅”,故选C项。“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第10题:

以下属于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有( )

A.一断于法
B.刑无等级
C.刑乱国用重典
D.明刑弼教

答案:C,D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此外,明刑弼教表现了明朝在认识“刑”与“教”及其相互关系的态度,也是其一项重要的立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