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

题目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筹资效率的低水平。筹资机制和报销机制的科学设定与运用,既是保障新农合有效运行的核心问题,又是农村居民最为关注的且与其自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新农合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通过各级政府的补贴来筹集资金。在筹资顺序上,各地政府多采取“你交我就补,你不交我就不补”的自愿原则。各级基层组织在每年年底统计下一年度的参合人数并收取个人应缴纳的参合费,然后将参合人数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基层组织报送的参合人数“按人头”来拨付新农合专项补助资金。
另外,政府补助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和制度的健康运行。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集中在一起的很快就能到位,而农民自己支付的那部分费用是要通过基层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收取来筹集。即使出现部分地区村干部替村民垫交的情况,也避免不了日后挨家挨户的收取。所以,在个人缴费方面会出现效率偏低的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必要的筹资费用,导致了筹资效率的低下。
(2)宣传效率的较低水平。2011年,新农合制度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覆盖人群保持稳定,筹资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参合率超过97%,继续稳定在高位;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虽然近几年各地新农合的参合率显著上升,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领导宣传新农合最有力的数据支持,但逐渐升高的参合率是真正来源于农民对于新农合惠农的认知而带来的参合的积极性还是出于随波逐流的被动接受?参合农民对当年新农合政策的变化是否了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报销比例、报销范围是否明确?这些都是各地基层组织在宣传新农合的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二是定点医疗机构在农民接受医疗服务时,对新农合可报销的具体标准及包括的药品服务范围的相关宣传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农民结账报销时发现部分药品不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之内和不了解具体的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及转诊的具体流程等情况。
(3)农村初级医疗服务的低水平。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农合的一大特色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农村初级卫生网络的作用。为了鼓励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的报销比例。这样的制度安排考虑到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初级卫生网络的建设水平还很低,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就农村与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来说,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农村地区占有的医疗资源太少。
一方面,我国农村基层卫生网络的硬件设施需不断加强,包括基层卫生所卫生院的医疗设备陈旧或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基层卫生网络的软件需继续加强,主要表现在具有相应资质医疗服务人员的严重匮乏。据统计,2009年我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4.15人,其中市一级的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03,县一级的为2.46,该数据虽然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卫生人员队伍尤其是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我国医疗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但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呈现金字塔形状。目前的医疗人力资源中非专业学历人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具有专业学历人员中硕士、博士比例较少。
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人力资源在分布上呈现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大城市多小城市少、城市多农村少、大医院多小医院少的“五多五少”的不合理局面。这种不合理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许多农村卫生所、卫生院有楼房有设备但就是缺少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农民群众生了病,不管大病小病常常往大医院跑,除了奔着大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资源外,大医院较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是主要的原因。这也是许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门可罗雀的尴尬所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2因地制育,多种形式;3以人病统筹为主要形式,顶点解决农民大病、重病的医约补偿4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和管理;5强化政府在农民医疗保赌中的责任6.健全合作医疗管理机构7建业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第2题:

目前,我国在农村实行()。

  • A、公费医疗制度
  • B、劳保医疗制度
  • C、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E、卫生防疫制度

正确答案:D

第3题:

国家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标准有哪些规定?


参考答案:

依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精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具体筹资资和标准是:
(1)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相应提高缴费标准。乡镇企业职工(不含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县级人民确定。
(2)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型、出资标准由县级人民确定,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不低于人均10元,具体补助标准和分级负担比例由省级人民确定。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地方各级财政可适当增加投入。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每年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按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


第4题: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政策有哪些?


正确答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政府资助为主、针对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覆盖范围。所有农村居民都可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
(2)筹资标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约为年人均55元,原则上农民个人每年每人缴费不低于10元,经济发达地区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相应提高缴费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持。
(3)政府补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平均每年每人补助10元,中西部地区各级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总额不低于每年每人10元,东部地区各级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总额应争取达到20元。地方各级财政的负担比例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确定。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60元的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困难地区可以分两年到位。
(4)统筹层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起步阶段可采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筹,逐步向县(市)统筹过渡。
(5)管理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补助参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其中,住院费用的支付水平约为35%。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各县(市)确定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鼓励参合农民充分利用乡镇以下医疗机构的服务。新农合现由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农合办”管理资金的筹集和支付。

第5题: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正确答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6题: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何进展与挑战?


正确答案: 2003年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从试点起步,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到2008年,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农民8亿多,参合率91.5%,提前两年完成了中央确定的全面覆盖目标。
二是筹资水平稳步提高。从2003年到2008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由3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各级政府人均补助80元,个人人均缴费20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参合农民的人均补助标准从10元提高到40元,并对东部省份参合农民也给予一定补助;全国新农合基金规模从40亿元提高到700多亿元。
三是农民受益不断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有1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125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1.1亿人次,补偿资金1014亿元,有11.9亿人次享受到门诊医疗补偿,对2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2008年的1066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4.7%提高到38%,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四是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以及农民等有关各方参与的基金运行、审核报付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建立了与新农合制度相衔接的医疗救助制度。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服务需求基本适应。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
作为一项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形式,新农合制度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在:
一是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农民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农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重。
二是新农合的制度已经建立,但具体的补偿方案和制度措施还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
三是随着新农合全面覆盖和筹资标准的提高,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任务更加繁重,完善经办机构建设,加强经办管理能力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
四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有的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存在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第7题:

简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正确答案:1、时间表。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新特点。
(1)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2)以支定收,保障适度。
(3)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
3、新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第8题:

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管理,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于2008年1月22日发布了()。

A、《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

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

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

D、《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答案:B

第9题: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的年度?


正确答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的年度为每年公历元月1日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