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好友在路上相遇。于是互相攀谈起来。甲对乙说:“我记得你有三个

题目

两个好友在路上相遇。于是互相攀谈起来。甲对乙说:“我记得你有三个女儿,他们现在多大了?”乙说:“他们的乘积是36,他们的年龄恰好是今天的日期,也就是13。”“嘿,伙计,你还没告诉我你女儿的年龄呢。”“哦,是吗?我的小女儿是红头发的。”乙说。“那我知道你三个女儿多大了。”甲答道。你知道乙三个女儿的年龄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五题. 推理游戏

教授选出两个从2到9的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学生甲,把它们的积告诉学生乙,让他们轮流猜这两个数

甲说:“我猜不出”

乙说:“我猜不出”

甲说:“我猜到了”

乙说:“我也猜到了”

问这两个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

 

第五题:3和4(可严格证明)

  设两个数为n1,n2,n1>=n2,甲听到的数为n=n1+n2,乙听到的数为m=n1*n2

  证明n1=3,n2=4是唯一解

  证明:要证以上命题为真,不妨先证n=7

1)必要性:

   i) n>5 是显然的,因为n<4不可能,n=4或者n=5甲都不可能回答不知道

   ii) n>6 因为如果n=6的话,那么甲虽然不知道(不确定2+4还是3+3)但是无论是2,4还是3,3乙都不可能说不知道(m=8或者m=9的话乙说不知道是没有道理的)

   iii) n<8 因为如果n>=8的话,就可以将n分解成 n=4+x 和 n=6+(x-2),那么m可以是4x也可以是6(x-2)而4x=6(x-2)的必要条件是x=6即n=10,那样n又可以分解成8+2,所以总之当n>=8时,n至少可以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合数之和,这样乙说不知道的时候,甲就没有理由马上说知道。

   以上证明了必要性

  2)充分性

   当n=7时,n可以分解成2+5或3+4

   显然2+5不符合题

第五题:3和4(可严格证明)

  设两个数为n1,n2,n1>=n2,甲听到的数为n=n1+n2,乙听到的数为m=n1*n2

  证明n1=3,n2=4是唯一解

  证明:要证以上命题为真,不妨先证n=7

1)必要性:

   i) n>5 是显然的,因为n<4不可能,n=4或者n=5甲都不可能回答不知道

   ii) n>6 因为如果n=6的话,那么甲虽然不知道(不确定2+4还是3+3)但是无论是2,4还是3,3乙都不可能说不知道(m=8或者m=9的话乙说不知道是没有道理的)

   iii) n<8 因为如果n>=8的话,就可以将n分解成 n=4+x 和 n=6+(x-2),那么m可以是4x也可以是6(x-2)而4x=6(x-2)的必要条件是x=6即n=10,那样n又可以分解成8+2,所以总之当n>=8时,n至少可以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合数之和,这样乙说不知道的时候,甲就没有理由马上说知道。

   以上证明了必要性

  2)充分性

   当n=7时,n可以分解成2+5或3+4

   显然2+5不符合题意,舍去,容易判断出3+4符合题意,m=12,证毕

  于是得到n=7 m=12 n1=3 n2=4是唯一解。

意,舍去,容易判断出3+4符合题意,m=12,证毕

  于是得到n=7 m=12 n1=3 n2=4是唯一解。

第2题:

甲:“你认为《英雄》演得好吗?”

乙:“我认为不算好。”

甲:“那就是说,你认为坏了?”

乙:“不,我并没有说坏。”

甲:“说不好就是坏!”

下面哪个选项不可能是对甲、乙对话的正确评价?( )

A.甲问话的用意是要求乙作出一个肯定的、明确的答案

B.乙的回答前后矛盾

C.甲没有把握乙的两次回答的含义

D.在乙看来,《英雄》拍得一般


正确答案:B
B [解析]乙的回答前后并不矛盾。A、C、D选项中的论述都是正确的。只有B选项不正确。

第3题:

下列对话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果违反,违反哪条规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甲:你作业写完了吗? 乙:谁说我作业没写完? 甲:那么,你是说你作业写完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写完了。


答案:存在逻辑错误

解析:这两句对话都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第一句对话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第二句对话违反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第4题:

下列情形中构成意思表示的是(  )。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E.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将赠与你一台电脑

答案:B,C,D,E
解析:
所谓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自己意欲实现某种私法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的行为。意思表示所表现的,必须是私法上的效果意思,即产生、变更、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A项未表达私法上的效果意思,是日常生活中的情谊行为,不属于意思表示。

第5题:

下列属于附条件的合同是( )

A.甲对乙说,如果我的房子卖给丙,就租给你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就支付你四年的学费

C.父母对儿子说,如果我死了,你就继承我的财产

D.甲对乙说,如果你把这辆自行车偷来,我会以两倍的价格购买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在一桩谋杀案中,有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个证人正在受到询问。

第一个证人说:“我只知道甲是无罪的。”

第二个证人说:“我只知道乙是无罪的。”

第三个证人说:“前面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第四个证人说:“我可以肯定第三个证人的证词是假的。”

通过调查研究,已证实第四个证人说了实话,那么凶手是谁?( )

A.甲

B.乙

C.甲和乙

D.都不是


正确答案:C
因为第四个人说了实话,所以第三个人的证词是伪证,也就是说“前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是句假话。由此可以断定.第一个和第二个证人都说了假话。从而判断出甲和乙都是凶手。

第7题:

甲乙各牵一头牛于一桥头相遇。甲见状即对乙叫道:“让我先过,我的牛性子暴,你牵着你的牛躲一躲。”乙说:“不怕”,继续牵牛过桥,甲也牵牛上桥。结果二牛在桥上打架,乙的牛跌人桥下摔死。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

A.甲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B.应由乙自负责任

C.双方按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D.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责任处理


正确答案:C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甲牛的管理人甲已告知乙牛的管理人乙,他的牛脾气暴躁,而乙却不以为然,这表明乙是有过错的。结果二牛相遇桥上打架,乙的牛跌下桥摔死。由于受害人乙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管理人甲似乎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在本案中,虽然甲告知乙事实情况,但也反映出甲作为动物管理人疏于管理的过错。题中提到“二牛在桥上打架”,并没有交代哪一个牛主动发起攻击,因此只能按分不清双方动物致害的情况,按照甲与乙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故选C。 

第8题:

甲、乙、丙三人共做一道逻辑题,核对答案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得对。”丙说:“我做得不对。”由于都没有把握,于是去请教逻辑老师。老师看完他们的答案,又听了三人的话,对他们说:“你们三人的话与答案都只有一人的对。”可见( )。

A.甲的话对,丙的答案对

B.甲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C.乙的话对,甲的答案对

D.丙的话对,乙的答案对


正确答案:A

第9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 乙、丙两个人去了
B. 甲一个人去了
C. 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 四个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
题干翻译为:①乙→甲;②丙→—乙;③丙;④甲或乙→丁。C项,甲去了根据④,丁也去;丙去,根据条件②,乙就不去;所以C项有可能是正确的。
纠错
A项,乙去了,根据条件①,那么甲也会去,所以A不正确。B项,甲去了,根据条件④,甲或乙就是真的,一定可以推出丁去,所以B不正确。D项,丙去根据条件②,乙一定不去,所以不可能四个人都去。此题选C

第10题:

下列情形构成意思表示的有( )。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事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遗嘱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

答案:B,C
解析:
选项AD没有效果意思,不构成意思表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