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李伯黍关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及教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题目

我国李伯黍关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及教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的研究所指出的“经历着从客观性判断过渡到主观性判断的发展过程”。
(2)在对无意损公、有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后者更不好,在有意损公、无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坏,但如果让他们充当私物被损坏者时,5-9岁儿童中一些原来认为有意损公更坏的儿童又转而变为无意损私更坏,而11岁儿童基本上没发现这种逆转现象。
(3)在行为结果与动机性质关系的判断中,研究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已再现集体意识,但还存在少数儿童只顾效果不管意向的情况与教育问题。
(4)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促进的,但也受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研究了教师的教育能力的结构以及对()的影响。

A、学生发展

B、教师教学

C、学生学习

D、教师发展


参考答案:A

第2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及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柯尔伯格采用“——”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教育问题。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道德两难法

第4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第5题:

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答案:D
解析:
梅和哈特肖恩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

第6题:

道德教育中的价值辨析理论来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研究。( )


正确答案:×

第7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D.科尔伯格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故选C。

第8题:

谁有j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李伯黍那本书的课后答案啊


这个真没有,不好意思

第9题:

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皮亚杰,晚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


答案:错
解析:

第10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