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题目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般来说,产生费用偏差的原因有()。

A、 物价上涨
B、 设计原因
C、 不可抗力原因
D、 业主原因
E、 主观原因

答案:A,B,D
解析:
主要考察的是:费用偏差产生原因。一般来说,产生费用偏差的原因有:物价上涨、设计原因、业主原因、施工原因、客观原因。(见图2Z102053费用偏差原因),选ABD

第2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表现。


正确答案:含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本质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差。
表现形式:(1)、象征性政策执行;
(2)、附加式政策执行;
(3)、残缺式政策执行;
(4)、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
(7)、规避式政策执行。

第3题:

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以畅通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5题:

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1)象征性执行。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6)照搬式政策执行。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第6题:

()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的综合。

A政策执行后果

B政策执行偏差

C政策执行成效

D政策执行成本


D

第7题: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正确答案:1.忠实原则
2.民主原则
3.法治原则
4.创新原则

第8题:

公共政策执行是落实政策目标的核心环节。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具有独特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结构特点的是:

A.形成了以党为主导、高位推动的政策执行体制
B.公共政策执行网络具有横向上的条状特征和纵向上的块状特征
C.政策往往有多元目标构成的目标群
D.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制定初衷常常有偏差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有独特的结构。首先,在“以党领政”的政治生态下,形成了以党为主导、高位推动的政策执行体制。由此可知,A项正确。其次,在央地二分的府际关系和组织网络下,公共政策的执行网络具有横向上的块块特征和纵向上的条条特征,导致政策目标具有多属性和纵向上的层级性特点。故B项错误。多属性指中央制定的目标偏向笼统和原则层面,而地方细化后的目标指向可操作、可实现的本土层面;层级性指政策执行需要多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因此政策往往有多元目标构成的目标群。故C项正确。在复杂的政策执行结构下,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制定的初衷常常不相吻合而有偏差。故D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第9题:

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第10题:

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公共政策的()。

  • A、政策偏差
  • B、无效执行
  • C、政策替代
  • D、政策明确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