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题目
单选题
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A

叶绿A接的是-CHO,叶绿B接提-CH3

B

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接的是-CHO

C

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接的是-COOH

D

叶绿A接的是-COOH,叶绿B接的是-CH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对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可见光的0.55μm附近有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

B

在0.45μm和0.65μm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

C

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形成一个最大的反射峰

D

在1.45μm、1.95μm和2.6~2.7μm处有三个吸收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多选题
为平衡重力负载,使运动部件不会因自重而自行下落,在恒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顺序阀作平衡阀,而在变重力负载情况下,采用()顺序阀作限速锁。
A

内控内泄式

B

内控外泄式

C

外控内泄式

D

外控外泄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试述包含体复性的基本过程,复性过程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例分析主要的复性方法的优缺点,为什么LC复性是最好的?

正确答案: 包含体复性的基本过程:
①分离包含体:第一步是对培养收集的细胞进行破碎,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高压匀浆结合溶菌酶处理,然后5000~20000g离心,可使大部分包涵体沉淀,与可溶性蛋白分离。
②洗涤:包涵体沉淀需用去污剂(TritonX-100或脱氧胆酸钠)和低浓度变性剂(2mol/L尿素或盐酸胍等)洗涤除去脂类和膜蛋白,这一步很重要,否则会导致包涵体溶解和复性的过程中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③溶解:包涵体的溶解必须用很强的变性剂,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破坏包涵体蛋白间的氢键而增溶蛋白。去污剂可以破坏蛋白内的疏水键,可以增溶几乎所有的蛋白,但由于无法彻底去除而不允许用在制药行业中;酸可以破坏蛋白的次级键从而增溶蛋白,这种方法只适合少数蛋白质。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在增溶时应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中所有二硫键,对于没有二硫键的目标蛋白有时也应使用还原剂,因为含二硫键的杂蛋白会影响包涵体的溶解,同时还应加入金属螯合剂用来螯合Cu2+、Fe3+等金属离子以防止其与还原状态的巯基发生氧化反应。
复性过程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去除变性剂的同时,重组蛋白质在体外折叠,分子间存在大量错误折叠和聚合,复性效率往往很低,包涵体蛋白折叠复性的效率实际上取决于正确折叠过程与聚集过程之间的竞争。
复性方法的优点:透析、稀释和超滤复性法,这三种方法是最传统也是应用最普遍的蛋白质折叠复性方法,使变性剂浓度降低到蛋白质能恢复折叠的浓度。
复性方法的缺点:复性活性回收率低,而且难于与杂蛋白分离。稀释法大大增加溶液体积,不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透析法耗时长,易形成无活性蛋白质聚集体;超滤法在膜上聚集变性,易造成膜污染;稀释法处理量太大,不利于工业放大。
LC复性是最好的原因:与传统的稀释法和透析法相比,液相色谱复性的优点是:
①在进样后可很快的除去变性剂;
②色谱固定相对变性蛋白质的吸附可明显的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变性蛋白质分子在
脱离变性剂环境后的分子聚集,从而避免了沉淀的产生,提高蛋白质复性的质量和活性回收率;
③在蛋白质复性的同时,可使目标蛋白质与杂蛋白分离达到纯化的目的,使复性和纯化同时进行;
④便于回收变性剂,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判断题
一节铁路集装箱专用车通常可装载3-4个20英尺集装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什么是箱形基础?

正确答案: 主要是指由底板、顶板、侧板和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对于抵抗地震荷载的作用极为有利。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轮对

正确答案: 轮对是一根车轴和两个车轮紧密地压装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部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器件产生二阶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因:器件尺寸减小,但电源电压还保持原值(5V或3.3V),平均电场强度增加。管子尺寸很小时,管子边缘相互靠近将产生非理想电场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程序编制不仅包括零件工艺过程,而且还包括切削用量、走刀路线和()。
A

机床工作台尺寸

B

机床行程尺寸

C

刀具尺寸

D

定位偏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判断题
皮尔逊—Ⅲ型曲线是一条正偏密度曲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外墙保温层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外立面装饰的品质效果,简述保温板铺挂操作要点?

正确答案: (1)排板下料;
(2)阴阳角、窗台、门窗套、门坎、线条等细小部位收头措施落实;
(3)固定方式采用长脚螺栓固定(长脚螺栓上应涂防水胶,且应与墙面垂直固定);
(4)宜采用满粘法粘贴(如有特殊情况必须采用框粘加点粘法的,其粘贴面积应大于50%),使板与墙体间不进空气;
(5)为确保外立面效果,拼接应严密、平整;
(6)防止挤塑板缩胀变形造成开裂,可在挤塑板四周事先粘贴10mm宽橡塑保温条(同板厚)一圈;
(7)外侧抗裂砂浆厚度确保5mm,且应满墙铺挂钢丝网片,网的压深以“见格不见网”为宜,外贴面砖的应挂双层网片(一钢一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