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外环境和我国环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谈谈你对环境较发展趋势的认识。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国外环境和我国环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谈谈你对环境较发展趋势的认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环境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83年底的第二次全国环护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公众环境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作用;199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并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教育网络。我国环境教育目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基础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生(含幼儿)为对象,还包括大、中专的非环保专业的学生。二是专业环境教育,主要是以大、中专学生为对象培养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三是在职环境教育,主要是以环境保护在职人员为对象的环境教育形式。四是社会环境教育,这主要是借助宣传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的环境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

 

(1)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能让人身心愉悦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励人,发挥自身潜能,努力工作。(2)但我觉得这应该不能成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既在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在实现其自身价值。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你的工作效率就会越高,你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这样你的人生价值也就越高。(3)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取决于他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的专业。就像我,虽然吃了十几年的银行饭,但一直感觉工作的热情没有激发到最高,故成绩平平、成就一般,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与银行风马牛不相及。记得有人说过,如果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专业对口,便可以做到最好。因此,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应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

第2题:

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
解析:
(1)基本内涵。我们常说,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理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这里的素质不是指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特长,让学生成为所谓的全才。人的素质就好像是一块土地,我们要做的是依据土质特点来改良土壤,让这块土地肥沃起来。这样,我们根据这块土地的特点,决定种什么植物才能生长得好。我们不应该认为素质是一块种什么植物都可以生长的土地,并且长得很好,没有这样万能的土地,也没有这样万能的人。我们的重点是为一个人的发展打好基础,素质教育也就是改良土壤的过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①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②调整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③构建不同类型并且互相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④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⑤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⑥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⑦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可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精髓是人的全面发展。

第3题: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教育环境的看法。


正确答案:
答:(1)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的设备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气;校风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领导的作风。(2)课堂内的环境:教室中的环境优劣,对心理气氛的影响作用很值得重视。课堂中的气氛是由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状态;(3)微观环境的影响:同伴影响,花盆效应,教师的期待效应。

第4题:

请你结合中国电影的现状谈谈你对电影商业性的认识和思考。


正确答案: 商业性是影视与生俱来。影视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艺术商品,它一经制作完成,就要投放市场,在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同时,还应获得相应的利润来进行再生产,市场是影视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唯一渠道,价值规律同样作用于影视商品的交换。与商业性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影视的娱乐性问题。还需要指出的是,影视虽为商品,却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需要讲求社会效益。

第5题: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怀特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论述的看法。


正确答案: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怀特指出,现代国家政府行政的任务,深受这一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影响。他认为,环境首先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其次,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对此,怀特指出:“后工业革命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新概念,放任主义观念已被抛弃。”因此现代国家的工作,正向各方面发展之中,同时因国家新政纲的各个方面均反映未行政工作的增加,于是行政范围亦正向各方面发展。
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在传统计划集权体制下,我国占主流的行政总体价值观是管制型行政价值观,即认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就在于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制。相应地,行政系统的存在价值主要在于按少数精英领导的个人理想及经验思维所构建起来的蓝图去改造社会、自然和人本身。
这种类型的行政体系往往需要靠行政强制与命令来加以维持;行政管制成为系统的核心功能与主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逐渐确立,服务导向型行政文化已经开始萌芽、成长。这种价值观要求行政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改善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为基本功能与价值取向。它的兴起,将对在管制型行政文化观念下建立起来的现行行政体制产生巨大冲击,要求行政系统在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各个方面做出相适应的变革。

第6题:

(四)针对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建立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看法。(4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行文流畅,有说服力。字数在1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四)参考范文
    建立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到了集中爆发期,年初的一场大旱,暴露了我国水资源保护方 面的种种问题,7月份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更是显示了我国当前水污染事件的数量逐渐增多、频率逐渐加快,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说,当前环境问题的频发已经倒逼环保机制的革新。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及公民自觉来推进环境保护的传统运行机制现如今愈显乏力,亟需新的环保制度的引入。将环境保护纳入司法程序,在我国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在新形势、新阶段,面对新问题的一种科学选择。
    首先,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现阶段环境保护新问题、新情况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往往还与其他地域紧密相关,这就需要突破地域限制,各区域建立联动机制。传统的行政手段在治理环境问题时会受到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限制,以水污染为例,水污染有随水体流动、跨区域扩散的特点,污染与损害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域,一个区域职能管辖所属范围内的水域,即使本水域在治理下取得了突出成绩,如果其他流域政府监管不严,治污不力,废水依旧排入河流,随着水体的流动,本区的水域污染问题将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这就需要把水污染防治纳入司法程序,采用司法手段进行跨区域的管辖。这是司法手段比行政手段先进之处,也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直接原因。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保障。
    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蓝图遭受重大挑战。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分监督污染企业的经营活动,让排污者付出法律代价,从法制上保障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向深入。
    第三,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协调环境问题冲突、提高政府依法治国水平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允许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为社会组织、成员依法维护环境权益打开了一道司法大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当前环境事故中出现的群众投诉无门集体上访,甚至冲击国家机关,打砸污染工厂的过激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我国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确立以及对相关法律的修改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更加完善,也使政府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期在我国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仍然面,临着诉讼主体不明朗、诉讼程序不规范、审判执行不通畅等问题,需要我们在立法、宣传、监管等方面予以解决,但我们相信,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必将会在我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美好蓝图也必将实现。

第7题:

结合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现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法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一)教育法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
(2)发展教育事业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3)历史经验的启示
(4)教育立法活动起步
(二)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阶段可分为:
(1)问题提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主要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教”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习基本定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期间,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主要包括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及其地位研究、教育法律关系的研究、地方教育立法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立法的研究及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等。
(三)教育法学发展趋势为:
(1)注重开展教育法学微观研究课题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研学热潮,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与提高
(3)成立有关学书团体,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交流和讨论,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

第8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治理环境问题的认识。


答案: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3) 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倔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笔者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1)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2)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4)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5)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积极而有效的环境治理。国内外大量的环境治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我们不断完善环境治理措施、缓减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一、加强环境治理领域的立法执法 20世纪60年代末环境问题开始引起公众的普遍强烈不满发达国家居民开展了世界规模的抗议环境破坏的运动。在此背景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也认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前后及以后大多数发达工业化国家开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严格规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并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1970年日本对“公害对策基本法”进行了全面修改明确了生活环境的优先地位并相继制定了与公害相关的14项法律特别是在1973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对于涉及到大气污染的健康损害明确规定应向企业征收税金。美国则在1969年依据其国家环境政策法精神规定公共事业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实现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而瑞典则为了保证环保法律的执行在全国5个区域设立了环保法庭还设立了国家环保最高法庭专门审理环保案件。在这方面中国应加快完善环境法律体系把环境治理法制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执法能力、强化环境执法方面进一步加强环境领域各类专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加强对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大气、土壤以及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法律合作努力构建体系完善、执行顺畅的环境治理法制环境。二、充分运用市场化治理工具 环境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是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基本手段。但强制性的手段也具有成本高、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缺点。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征收环境税、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以降低治理成本和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达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治理中多采用命令型环境政策工具虽然收到的环境治理效果明显但付出的直接和间接环境治理成本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抑制了经济增长。80年代末以后美国政府改进环境政策开始制定和实施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多采用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工具不但使环境污染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和控制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而世界上环境治理比较成功的瑞典早在1991年就推出了碳排放税随后与环保相关的税收在瑞典总税收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碳排放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使得能源使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国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利用经济手段来开展环境治理进一步完善环境税收体系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深化绿色税收、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实施包括资源税、排污收费、环境补偿费、超标罚款、排污权交易、治理设施保证金、对节能产品补贴等治理措施运用市场工具强化环境治理的成效。三、完善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有效的环境治理要求必须完善治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执法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家都强调公众权利的保护环境立法、执法环节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社会公众的吸纳和利益诉求注重社会各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例如美国在《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环境立法中就作出了政府报告环境资源信息披露的规定在《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资源保护与恢复法》等法律中作出了企业报告环境信息的规定规定中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建立了环境信息对公众公开的法律制度。而一些发达国家则确立了环境领域的公民诉讼制度。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环境计划与评价法》和《环境犯罪和惩罚法》将诉讼权赋予公民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任何人不管自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角度看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保领域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环境治理机制确保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直接参与鼓励和支持环境非政府组织、民间学术机构和团体与政府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第9题:

谈谈你对现代企业所处环境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经济全球化
(1)交通和通讯(互联网)使地域和文化差距缩短,导致“地球村”的出现;
(2)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求市场和资源;
时装设计商布莱斯:羊毛是澳大利亚的,设计在意大利,图样传真到香港,生产在大陆,空运到纽约,分销给各百货公司;
书籍:用美国的软件写作,用加拿大的纸张,韩国的油墨,德国的印刷机,销售到世界各地。
(3)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影响加大。
(4)强强联合,跨越国界寻找合伙人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
福特与日产共同设计小型汽车;
A.T&T、松下、苹果、摩托罗拉、菲利普和索尼联合为下一代计算机技术创立2个通讯标准
“通用魔术”计划。
(5)全球公司
沃尔玛从墨西哥、加拿大向阿根廷、巴西、印尼和中国发展,要为全世界提供低价商品。
2 技术进步加速
(1)任何可行的新点子几天内就被模仿,电子行业专利难以保护
(2)信息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光速传递信息;
光纤电缆每根细如发丝的缆线传送速度每秒钟6个兆位元,拿实际事物比喻,表示一份地方报纸的内容,累计出版1800年之后,只要一秒钟就传递完毕;
时间单位由天变成分秒,全日全时工作。
(3)新技术的快速扩散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进入市场的速度几乎成为唯一的竞争优势来源;
电话发明后经过75年,全球使用者才达到5000万人;移动电话与电视只经过12年,因特网仅4年,就达到同样数量的使用人数;
著名经济学家Little的研究表明,一种新产品推向市场每晚6周,这将导致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利润下降15—27%,而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相对的损失还将增加。
3 基于时间的竞争
(1)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上没有不受挫折的公司
20世纪初美国前100家大公司,现在只剩16家;
1986年,IBM在《财富》上连续第4年名列榜首,1995年跌到281位;
英特尔(Intel)1998年曾输给竞争者;
1995年,康柏(Compaq)坐上了个人电脑销售头把交椅,1998年收购DEC,1999年跌落下来。
(2)交货期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1.4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企业在制造各种产品的过程中,要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产出有用物(产品)和有害物
废水、废气、废渣、热量和噪音等。
污染物排放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灾难。
污染物排放损害公共利益,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
(2)世界各国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1997年149个国家首脑签订《京都议定书》;
1989年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欧盟的环保指令——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指令(EUP)。

第10题:

结合国外环境和我国环境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谈谈你对环境较发展趋势的认识。


正确答案: 我国环境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83年底的第二次全国环护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公众环境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作用;199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并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教育网络。我国环境教育目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基础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生(含幼儿)为对象,还包括大、中专的非环保专业的学生。二是专业环境教育,主要是以大、中专学生为对象培养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三是在职环境教育,主要是以环境保护在职人员为对象的环境教育形式。四是社会环境教育,这主要是借助宣传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的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