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情感问题、疾病医护问题、日常生活照料问题、丧偶空巢老人的再婚问题等。

题目
填空题
空巢老人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情感问题、疾病医护问题、日常生活照料问题、丧偶空巢老人的再婚问题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经济供养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十三五”期间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 )

A、老年人的经济收入问题

B、老年人医疗需求问题

C、空巢老人骤增

D、老年人护理院数量少

E、安宁疗护机构不足


正确答案:B

第2题:

针对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服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A.疾病医护

B.生活照料服务

C.经济援助

D.情感慰藉服务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许多社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小事不能自理,需要社会特殊照顾。目前,社会对一些独居老人的关照仍显欠缺。逢年过节,虽然有关部门上门送粮油、衣物、金钱等进行慰问,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关心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得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成立一些传统的养老院、敬老院、社区互助会等更加适合空巢老人欢度晚年的场所,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还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加强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越来越多的老人晚年生活得丰富多彩。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空巢老人的出现并非仅来自于老龄化

B.社区是解决空巢老人现象的最佳途径

C.在解决空巢问题时子女应发挥更大作用

D.空巢老人需要生活与精神上的多方帮助


正确答案:D

32.【答案】D。解析∶文段可以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讲有关部门对空巢老人提供粮油、衣物、金钱等物质,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然后“但”字一转,指出这些生活上的帮助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还不够,应建立适合空巢老人欢度晚年的场所,丰富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故本题答案应选择D。

第4题:

简述老年“空巢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正确答案: 老年“空巢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
(1)生活无助
(2)情感空洞
(3)心理灰色
(4)死难善终

第5题:

别让空巢老人“以租换暖”梦成空。就像一些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逐渐被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我还以为,空巢老人的“零元招租”,或许因其先“吃螃蟹”,也隐隐提供了一种有益思路。所以,引入“公益助老”的主动而为,积极帮助空巢老人实现“以租换暖”的合理期待,则就非但是种助人之举,它也同样可称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探索适时适需的服务良策。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理解不相符的是:

A. 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必须认真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
B. 别让空巢老人“以租换暖”梦成空
C. 积极采取“公益助老”以实现空巢老人“以租换暖”的合理期待
D. 空巢老人的这种现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题,首先看清楚设问,选择的是不相符的,根据细节理解题的选项一一对应方法首先可以排除BC选项,而A选项实际为此类现象的一个引申话题,属于合理理解,而D选项是典型的绝对选项,古选D。

第6题:

给定资料中反映了关于我国“空巢老人”的诸多问题,请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30分)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1)针对子女孝道观念淡薄的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新时代的孝文化,使子女认识到孝道和感恩的重要性。

(2)针对“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没有保障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使“空巢老人”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针对“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同时积极宣传敬老院、养老院的功能,使“空巢老人”能够接受敬老院、养老院养老,从而得到更好的照料。

(4)针对“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寂感,在倡导子女尽量多回家探望父母的同时,应切实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设施,使“空巢老人”找到精神寄托。

第7题: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社区越来越多的高龄空巢老人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社区服务,因此社区工作者呼吁政府建立专项高龄空巢老人社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高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这一做法说明( )。

A.杜区工作倾向解决具体的个人问题

B.社区工作介入问题的层面以微观为主

C.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个人取向

D.社区工作具有非政治性

E.社区工作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正确答案:E

第8题:

空巢家庭存在的问题有()。

A.对人们观念上的冲击

B.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C.生活可能陷入困境

D.老人情感缺乏寄托

E.老人容易受骗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某地社区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4013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在这些老人当中,空巢老人有606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有149人。其中有92%的老人被慢性疾病困扰;75%老人期待社区娱乐和精神慰藉服务;有87%的老人期待老年交友服务;19%的老人有生活照料的困难;5%的老人因生活中的某些变故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并协助空巢老人适应社会环境。


答案:
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同时,家庭中独生子女奉养父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形成了1:2:4模式,即夫妻双方要奉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老年人为了不让孩子的生活压力过大,选择自己单独居住;同时还有不少子女在外地工作,难以将父母接在身边,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这些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由于年纪大、身体素质下降,普遍存在病痛或行动不便等身体健康问题,同时他们也缺少相应的社会娱乐生活,大多是一个人孤独地待在家中,生活态度也越来越消极。
对于这些空巢老人,他们有着以下需求:
(1)社区参与需求: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参与社区活动能够有效地给予他们社会支持,给予他们应对社会挑战的心理支持。
(2)心理需求:空虚感是空巢老人的普遍情绪,部分老人生活方式单调,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常年劳累、情感孤独、经济问题、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最为突出。
(3)居家安全需求:由于一些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同时,记忆力差、文化程度不高,吃错药、吃过期药、凭经验吃药等用药安全也需要提高重视。生活方面,他们在维修家电家具,换煤气,疏通马桶、下水道等方面也存在较多困难。
(4)自我价值的提升: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这一过程被称为继续社会化。老年人应当自觉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知识,承担新的角色,参加各种积极有益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①使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增强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全面提升整体生活水平。
②协助空巢老人家庭加强与子女、邻居和其他居民之间的联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建立自助团体,构筑社会支持网络。
③帮助生活困难或生活照料困难的空巢老人家庭获取必要的社会资源。
(2)方案实施策略:
①通过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咨询服务、心理辅导和物质支持等,建立空巢老人养老支持网络,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精神和感情问题、经济生活照料问题以及疾病护理问题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消除空巢老人的孤独心理和消极心理,提升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②改善社区的生活风采,给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建立医疗保健室或开展保健讲座和家居安全讲座等,提高空巢老人的安全意识;定期举办一些文娱活动让空巢老人参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组织空巢老人参加本地景区的观光游览等一些外出活动,减少他们的消极情绪。
③社会工作者也可鼓励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改善生活上的不便,鼓励高龄老人对低龄老人讲解今后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琐事,传授解决及缓解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空巢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空巢老人自助互助的意识及能力。
(3)方案执行:
①项目前期调研阶段:在社区发放调查问卷或进行入户走访,调查空巢老人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②项目筹备阶段:组建团队,确定实施团队的人员,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和计划安排表。
③项目实施期:根据方案实施策略和计划安排表实施项目,为空巢老人解决问题,注意监督执行进度,确保执行过程在可控范围内,并学会处理危机。
(4)方案评估:采用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评估空巢老人对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方案执行情况和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第10题:

老年“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 A、老有所依
  • B、生活无助
  • C、情感空洞
  • D、心理灰色
  • E、死难善终

正确答案: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