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的创始者是(  )。

题目
单选题
魏晋玄学的创始者是(  )。
A

何晏、王弼

B

向秀、郭象

C

何晏、郭象

D

向秀、王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魏晋时期玄学得到了空前发展,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

A.何晏

B.阮籍

C.嵇康

D.董仲舒

E.王弼


参考答案:ABCE

第2题: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是怎样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
文论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该时代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文化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理论范畴的形成及演变之中。 言意之辨从广义上讲是一个文化哲学命题,从狭义上讲则是一个文学理论命题。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言意论,大体上可分为儒家经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无言”以及《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的折衷。《易传.系辞上》既讲“言不尽意”,又讲“立象以尽意”;而魏晋玄学的开创者之一王弼,正是在讨论《易传》“言—象—意”之关系时,提出自己的言意观的。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辨析“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作卦”(创造)的角度论,象生于意,意以尽象,意为象之内涵,象为意之形式或外观;言生于象,象以尽言,象为言之对象,言为象之形式。其次,从“解卦“(接受)的角度论,要寻言以观象,得象忘言;要寻象以观意,得意忘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舍弃了名言和卦象,当然无从得“意”;但是,若滞拘于名言和卦象,也无从得意。王弼依此方法,将汉易象数之学一举而廓清之,汉代经学转为魏晋玄学,其基础由此而奠定矣。 得意忘言不仅为解读精典之新法,而且为正始玄学之要义。正始玄学的王弼、何晏兼综名理,会通儒道,注重本体之宗旨;竹林玄学的嵇康、阮籍越名任心,旷达奔放,追求天地之和美,尤其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论音乐亦本“得意”之旨。就文学理论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受言意之辨影响而探讨为文用心的是西晋陆机。陆机自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作《文赋》专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物—意—文(言)”之间的关系。陶渊明是受言意之辨影响的又一位诗人,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这正是玄学家不为繁琐经学所束缚而轻言重意的审美态度。后来刘勰讲“文外之重旨”,钟嵘讲“文已尽而意有余”,均含有对“言外之意”之美学旨趣的推崇和追求。

第3题:

玄学盛行的时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魏晋


正确答案:D

第4题:

魏晋玄学是由()和()结合而成的。


正确答案:道教思想;儒家思想

第5题:

试述魏晋玄学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正确答案: 汉武帝以后,儒学被推崇到“独尊”的地位,但纲常名教,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它既不能维系人心,也暴露了按此标准挑选出来的官吏的无能。名义上独尊的儒学,实际上已走向衰落。
然而,儒学衰落不等于纲常名教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相反,重振纲常名教,以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正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首要的任务。可是,用什么来重振纲常名教的?当时唯一可利用的思想工具就是道家学说。这就给利用道家思想来补正儒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汉代经学因此向魏晋玄学转型。

第6题:

在我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志性学术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B.汉代经学魏晋佛学隋唐玄学宋明理学

C.汉代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经学 $_$

D.汉代儒学魏晋佛学隋唐玄学宋明经学


正确答案:A
中国思想文化史主要由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等几大学术思潮组成。故选A。

第7题:

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兴起,玄学由道教学说发展而来。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魏晋时代崇尚清谈,以探求事物之所以产生、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变化的根据为主旨思想,后世称其为“玄学”。下列著作被魏晋玄学奉为经典的是()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周易》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如何认识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


正确答案: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整个玄学的社会政治主题。“名教”即儒家以确定等级名分为核心的礼义教化,也就是三纲五常;“自然”则指道家主张的自然无为。王弼以自然(无)为本而名教(有)为末,“名教出于自然”。名教作为大道离散的结果,其出现虽是必然的但却不是理想的,他希望通过以本统末来维护名教的统治和补正名教的不足。 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名教应当被超越。所以他要求顺从自然,反对人为。裴頠基于儒家名教要求,反对“贵无”而主张“崇有”。在哲学上主张有之“自生”和否定以无为本相联系,裴頠论证名教比自然更重要,借以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郭象不承认名教和自然存在着矛盾。他将“自生”论贯彻到底而主张“独化”,认为等级名分本身就是自然的原则,政治强权和精神清高是天然合一的,“名教自然相冥”。郭象的理论是对玄学的总结,因为他实现了贵无和崇有的合一,自然与名教的合一。郭象以后,许多学者继续对玄学理论进行修补,但他们的工作或是立于佛学立场或是吸纳佛学的思想来进行的。

第10题:

论魏晋玄学、佛学理论对魏晋南北朝美术理论的发展影响。


正确答案: 随着社会的衰微、国家的解体等原因,儒家观念逐渐丧失其作用而趋中衰。以道释儒而实为道家观念的玄学是在魏晋时期产生的,玄学本质是根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们为了超越人生的有限而获取对无限的自由的满足,在玄学影响下的文艺对绝对自用的精神境界的向往成为一种强大的时代的趋势。这既是主观精神表现的一个自然发展,同时又是时代精神反映的必然。玄学以其独特的意象、有无、形神等观点,对当时及后世的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国绘画美学由于受到玄学影响而表现出对主体精神的强调,又因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才发展并来势发挥重要影响的佛教的刺激而加强。到了东晋时,玄佛已日益合流,而且愈往后,佛学的影响愈强大。可以说,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是直接从玄佛,尤其是佛学肇其端的。如我国美术史上美术理论之奠基顾恺之、宋炳、王微等人就受佛学影响,他们的著作带着明显的佛教思想的痕迹。
不论是玄学对无限精神境界的追求,还是佛学对客观世界的虚无观念,都没有导致对“象”、“形”的绝对的否定。佛学之法身独发类乎形,不出有无,不在有无等观念形成了中国绘画虽然极端重视神情却也并未放弃形、象这一重要而稳固特征的哲学渊源。同时,随着绘画艺术的愈趋精密,这种重精神而不放弃对形的描绘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出现了对自然造化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及精确描绘的倾向。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那种严格依据自然形色所作的类似西方油画式的设计。
齐梁阶段,在佛学大盛的同时,玄学影响减弱,由于取代门阀贵族以纵情声色享受的角度,把魏晋那种高深玄妙的精神内涵降到世俗中来。美术发展的进程中亦出现了与魏晋乃至刘宋时期颇为不同的审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