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保辜制度中规定用手脚伤人的保辜期限是十日。

题目
判断题
唐朝时期,保辜制度中规定用手脚伤人的保辜期限是十日。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唐宋时期的法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律规定了保辜制度,用以判明在一定期限内伤人者的刑事责任

B.唐朝已有了刑讯与仇嫌回避原则,《唐六典》第一次规定了法官回避原则

C.唐代大理寺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对刑部移送的死刑和疑难案件有复审权,宋代一直延续与继承了该制度

D.唐律规定了折杖法,即把笞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即释放等


正确答案:AB
  【考点】唐宋法制的综合知识
  【解析】C项,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使“狱讼之事,随(审刑院)官吏决劾”。从而使大理寺降为审刑机关,地方上报案件必先送审刑院备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复审,再经审刑院详议,交由皇帝裁决。神宗变法后,审刑院被裁撤,大理寺原有只能才恢复。故C项说法不准确。D项,宋太祖颁布折杖法。非唐律中规定的。AB两项是正确的。

第2题:

华支辜吸虫的保虫宿主是()。

A.淡水鱼

B.淡水螺

C.哺乳动物

D.家禽


正确答案:C

第3题:

唐朝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下面关于《唐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唐律承隋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

B.唐律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其中,“误杀”指过失杀人

C.唐律规定了六赃,具体包括以下罪名:“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D.唐朝确立了保辜制度,即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D
    唐律承袭隋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唐律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其中“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唐律规定的六赃指:“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唐律的保辜制度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所以B项错误。

第4题: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中“辜”的词义是“有罪”。()


参考答案:正确

第5题:

下列何项为侵害人身的损害赔偿制度?()

A.着落均赔还官

B.还官主

C.偿减价之半

D.保辜


参考答案:D

第6题:

唐朝的保辜制度适用于( )。

A.伤害罪

B.七杀罪

C.坐赃罪

D.盗窃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即分为受害人是否在保辜限期内死亡来确定是以杀人罪论,还是以伤害罪论。

第7题:

赔偿丧葬费的责任形式是()?

A.断付财产养赡

B.赎铜入伤杀之家

C.追埋葬银

D.保辜


参考答案:C

第8题:

唐律规定,行为人在殴伤人后,由官府检验伤之轻重,规定一定的观察期限,以确定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负有直接的责任,这种制度叫:( )。

A.澳囚

B.保辜

C.保释

D.验伤


正确答案:B
 【考点】唐朝的“保辜”制度
    【解析】唐律对伤害罪的处罚,是根据情节及伤害程度,参考犯罪人的身份,分别处罚,一般最高刑为流三千里;若伤害致死者,则“各以杀人论”。为准确区别伤害罪与伤害致死的杀人罪,唐律规定了“保辜”制度。所谓“保辜”,是指行为人在殴伤人后,由官府检验伤之轻重,规定一定的观察期限,以确定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负有直接的责任。保辜期根据伤害情节,自十日至五十日不等,限内死者,即以杀人论;限外一般来说按伤人论,但若有较明显的症状表明死亡与殴伤直接的因果关系.则仍以杀人论。故本题应选B。

第9题:

在中国古代侵权责任制度中,有恢复原状含义的责任形式是()?

A.复旧

B.修立

C.责寻

D.保辜

E.备偿


参考答案:A, B

第10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三犯流罪,升格加一等处刑

B.伤害不死,限内保辜

C.共同犯罪,造意为首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正确答案:BC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朝对三犯流罪的,如果都属于盗窃、强盗犯罪的,则升格加一等处刑;如果不属于盗窃、强盗犯罪的,则采取以重者论。可见,A项表述错误。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所谓保辜,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在法定期限内加害人可积极救助被害人,在挽救被害人的生命的同时,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朝对于共同犯罪的,以造意犯为首犯,即造意者是首犯。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唐律中的公罪是指因公事犯罪的,私罪是指因私利犯罪的,公罪从轻,私罪从重。因此,b项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