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古代画论中的“避忌论”

题目
问答题
列举古代画论中的“避忌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五代荆浩《笔法记》:造型“二病”。有形之病:即画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此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涂改的。无形之病:即气韵凋丧寄予物象而又无形,无法涂改的。“二病”理论进一步强调画家的自身修养,气质对绘画的决定作用。
②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用笔“三病”板刻结:1.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骗(衣字旁)不能圆浑也;2.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3.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也。“三病”是说绘画用笔的具体理论,从反面指明了绘画用笔的正确要求。
③元代饶自然《绘宗十二忌》:章法“十二忌”即十二病对三病的-扩展和深入。1.布置迫塞(章法拥塞,令人透不过气来);2.远近不分;3.山无气脉(山石来去的脉络交代的不清楚);4.水无源流(水口交待不清,泉水出现得太突然);5.境无夷险(境界平板缺少变化);6.路无出入;7.石止一面(画石缺乏立体感;8.树少四技(树枝一般人只画出左右方向的枝杆,谁于表现向前后伸展的枝杆);9.人物伛偻(人物画得弯腰驼背);10.楼阁错杂(建筑物的布置没有透视感,并且缺乏合理的布局);11.滃淡失宜(用墨的浓淡不得法,欠协调);12.点染无法(包括用墨的点染失调)。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山水画创作时应注意的诸多技巧问题。
④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修养“五俗”格俗,韵俗,气俗,笔俗,图俗
⑤清代松年《颐园论画》:论画与名利。于今学画之士,每有躁急求名,求人赞好之病。如此心急自喜,断难肯下苦功,往往画到中途,已暗升退懒之念,此等习气务宜勇改,不但画品不高,实有关福寿,戒之!戒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石涛的“一画论”


参考答案:

出自《石涛画语录》。石涛整个《一画章》的意思是说,万物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一画”,绘画形象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一画”,因此,“一画”就是绘画的根本法则。画家把握了这个基本法则,对于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就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就能获得艺术创作得自由高度。
石涛的这个思想,看来是受到老子哲学的启发。老子哲学认为世界的始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石涛对老子的这句话,似乎作了这样的理解:道到一,就是由无形到有形。一是形的开始,是形象的基础。由此他就得到了“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这样一个命题。“一画”是形象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因素,在“一画”中包含了产生各形象的可能性。“一画”落下,劈开混沌,形象就产生了。
石涛提出的“一画”的概念,就是指世界万物形象和绘画形象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和最根本的法则。它不仅是绘画艺术形象的抽象,而是天地万物的抽象。“一画”论讲的不是绘画技法,而是绘画美学。


第2题:

列举中国古代人性论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
先秦关于人性的争论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恶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
性善论的代表是孟子,认为“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
性恶论的代表是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的代表是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
性有善有恶论的代表是世硕,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个方面的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的代表是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的代表是董仲舒(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人性分为上、中、下品人性)。

第3题:

论郭熙的山水画论观点?


参考答案: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以东)人。《林泉高致》又名《林泉高致集》在《林泉高致》中,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家及山水画创作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理论,其中包括自身修养,艺术观察,透视表现等方面,首先郭熙论述了画家修身养性,锤炼内心的必要性,认为绘画首先要养心,做到胸贮静气,然后才能下笔有得。
1、他强调远望与近视的观察方法,对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山水画创作中“气质俱盛”的审美标准作了新的发挥,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要做到“气质俱盛”,则必须远望与近看结合。
2、郭熙提出了山水观察中的推移法,要求着眼于全局,深入观察,其中“山行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等主张,成了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经典理论。
3、郭熙认为画家对山的观察不仅要着眼于方位、角度、距离,还要分不同的季节,不同时令,使对山的感受置于时间的、空间的、立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之下,从而更接近生活,更充分的表现生活。


第4题:

简述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意义?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当中最具有总结性的理论。画论则是对作者的创作水平、创作心态,作品的学术水准、内容,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以及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①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中最丰富最生动的理论。中国古代画论都是从特殊入手、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再融汇其它文艺理论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美学。
②由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对绘画艺术的参与和“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的画论具有十分庞大而丰富的蕴藏。在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中,代复一代地砥砺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营造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
③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中国古代画论那种超逻辑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用这种思维方式写出的典籍,对现代中国人来说,很是陌生。这需要我们反思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揭示和弘扬民族艺术精神。

第5题:

“三品”是我国古代画论中品评艺术高低的三个等级,即()、()、()。


正确答案:神品;妙品;能品

第6题:

试述中国历代画论中关于“写神”论。


参考答案:

①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论点。指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主张“以形写神”。
②谢赫“气韵生动”对神韵的认识。指气度、神韵。
③苏轼《传神记》。“传神与相一道”,指观察、捕捉对象神态对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
④陈郁《论写心》。“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指写神更要写心。


第7题:

以下哪几个是历史上中国的艺术观念?()

  • A、心画论
  • B、形式论
  • C、道艺论
  • D、表现论

正确答案:A,C

第8题:

中国古代画论的特色?


参考答案:

一、作者众多
1、画家论画顾恺之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等三篇重要的画论文章;谢赫著有《古画品录》;宋炳著有《画山水序》,这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和文章。
2、理论家论画。如宋代的刘道醇著有《宋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明代的王世贞辑有《王氏书苑》《王氏画苑》《艺苑之源》。
3、美术史家论画。如唐代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就设有《叙画之源流》《论画六法》《论顾陆张吴用笔》等。清代的张庚在他的《画征录》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4、哲学家论画。先秦的孔子庄子韩非子汉代的王充等。5文学家论画。如三国时的曹植,西晋时的陆机,唐代的杜甫,送代的苏东坡等。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说:“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二、体裁丰富
1、概论。概论是从绘画的产生,本质,绘画与人,绘画与自然,绘画与社会的关系等总的方面对绘画进行论述的绘画理论。
三、独特的价值取向
1、游艺
2、尚善
3、重法。


第9题:

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画论,即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它包括从先秦到清代人们对中国画的创造、欣赏、批评等方面的理论总结和研究。也就是说,它是中国古代绘画审美理论。技法理论和绘画批评的总和。中国古代画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画论从题材上讲,包括画论、画评、画师、著录、题画诗文等多种绘画理论。从门类上讲,有人物、山水、花鸟、屋木等多门绘画理论。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是指画论、画评和题画诗文,有时也包括部分著录的序言等纯粹的绘画理论。

第10题:

简述“避忌论”的含义。


正确答案: ①画家的艺术品格:名利、人格等;
②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学识、素质等;
③画家的艺术技巧:用笔、用墨、章法、造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