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硕鼠》在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略说《硕鼠》在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从对“诗六义”的阐发看《毛诗序》对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是,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
(2)序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创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的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
(3)《毛诗序》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诗歌的体裁,它认为,“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第2题:

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物及心。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参考答案: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第4题:

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的赋法。


正确答案: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第5题:

简述陈子昂诗歌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兴”,兴发,“寄”,寄托。“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第6题: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


正确答案:《诗经》;兴

第7题:

以下哪句是体现《诗经》兴的表现手法? ()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B、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诗歌的表达技巧有:抒情方式和()。

A.表现形式

B.表达手法

C.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心及物。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下列《诗经》中的各篇,借喻为其主要表现手法的一篇是()。

  • A、《卫风•氓》
  • B、《魏风•硕鼠》
  • C、《秦风•蒹葭》
  • D、《郑风•将仲子》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