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在创卫活动中如何抓好粪便类苍蝇孳生地防治?

题目
问答题
在创卫活动中如何抓好粪便类苍蝇孳生地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苍蝇的防制方法,主要是控制和管理孳生地,这是消灭苍蝇的重要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在创卫活动中在创卫活动中窗口单位(火车站、汽车站等)应采取哪些灭蟑措施?


正确答案: 一是搞好火车站、汽车站的内部卫生工作,消除卫生死角,清理垃圾;
二是墙壁、顶棚、地板无缝隙;
三是过夜食品收藏在冰箱或冰柜内,无暴露的残存食物;
四是垃圾、泔水做到日产日清;
五是橱柜、衣物箱和办公桌中定期投放药物,每周更换1次;
六是密度较高的区域用长效灭蟑剂消杀。

第3题:

蝇类孳生地调查可以()

  • A、评价苍蝇控制效果
  • B、测定苍蝇发育的有效积温
  • C、了解苍蝇的孳生习性
  • D、了解苍蝇的生存率

正确答案:C

第4题:

在创卫活动中如何做好酿造、屠宰、食品加工场所的蝇类防治?


正确答案:酿造、屠宰、食品加工等特种行业生产加工场所的灭蝇,应根据情况安装风幕机或纱门、纱窗,配备灭蝇灯。对产生的酒糟、醋糟、酱糟等下脚料或废弃物应尽快清除,一时不能消除的应堆放在密闭仓库内或用塑料薄膜严密遮盖,隔断苍蝇的接触孳生。

第5题:

在创卫活动中如何做好餐饮行业蝇类防治?


正确答案:饭店、食堂、餐厅及直接入口食品加工销售的场所是灭蝇的重点单位,必须加强防蝇设施的建设和配备,有条件的单位可安装风幕机、纱窗、灭蝇灯等,条件一般的单位也必须安装橡皮门帘或纱门、纱窗、配备灭蝇灯等设备。另在工作场所应配足足够的带盖泔水桶、垃圾桶等收集容器,做到经常清理,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炊具和食品的存放应有橱柜和纱罩。对进入室内的苍蝇可选用市售有许可证的杀虫气雾剂随时喷雾杀灭;也可选择菊酯类杀虫剂用压力式喷雾器对室内墙面、窗户作滞留性消杀,每平方40-80毫升,每月消杀一次,可持效杀灭进入室内停留的苍蝇;也可用诱蝇毒饵或粘蝇纸诱杀苍蝇。

第6题:

在创卫活动中如何抓好垃圾类孳生地的苍蝇防治工作?


正确答案: 要抓住消除垃圾隔绝苍蝇和孳生物接触这个关键。
(1)在村、路边和公共场所增设有防蝇功能适合环境需要的垃圾箱(房、桶)以方便群众,并宣传教育群众严禁乱倒乱扔垃圾。
(2)组织发动群众大搞卫生,彻底清除路边、河边、墙边、绿地和荒地中的垃圾孳生地。
(3)对己损坏的或无防蝇门、盖的垃圾箱(房、桶)要及时更换、维修,物业和环卫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卫生设施的管理。
(4)少数还未封闭的垃圾通道应尽快做到全部封闭,坚持推行垃圾袋装化,从垃圾形成起就隔绝苍蝇的接触。
(5)加强垃圾管理,环卫部门应加强对垃圾的清理,严格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在市区内留存隔夜垃圾,垃圾的清理每次均应彻底干净,做到无残留。
(6)加强垃圾类孳生地苍蝇和蝇蛆的杀灭工作,控制蝇类孳生。垃圾清运和中转时垃圾容器中常有残留的垃圾,夏季蝇蛆在其残留垃圾中的孳生率可高达80%,因此在苍蝇孳生繁殖季节应做到每星期两次(在蝇密度高峰季节可每日一次),对所有的垃圾收集容器、中转站及周边环境,在垃圾消除后可选择0.3%敌敌畏与氯氰菊酯类杀虫剂复合配制,用压力式喷雾器进行湿润消杀,每平方米消杀60-100毫升,杀灭残留的
蝇幼虫和成蝇。

第7题:

在创卫活动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住宅如何灭鼠?


正确答案: 一是通往室内外的下水道、通风管道、线路管道、必须加防鼠网。防鼠网用铁丝网或不锈钢网,网眼小于1.3×1.3厘米;可以堵塞的管道尽量堵塞,阻住鼠的来往通道;
二是室外入内的门窗缝隙应小于0.6厘米,墙壁完好无孔隙无洞穴;
三是室内地面一定要硬化、无鼠洞,室外不能硬化的地面要绿化,但必须无鼠洞;
四是室内外要有一定的灭鼠措施,室外有鼠区域设立毒饵站,毒饵站有警示标志,每20米设毒饵点1个,室内放毒饵盒,每周换药或加药1次;
五是配备其它灭鼠工具,如:鼠夹、鼠笼、粘鼠板等。

第8题:

如何防治苍蝇?


正确答案:主如果治理蝇类孳生场合。糊口垃圾袋装化、垃圾桶(箱)要有盖,实施密闭,做到日产日清,达到无害化处理,管理好公厕粪便,不乱泼污水,对苍蝇密度高的部位,要定期投药灭蝇,控制蝇类密度。

第9题:

在创卫活动中如何做好重点场所外环境的灭蝇?


正确答案:餐饮、农贸市场、食品加工、酿造发酵、屠宰等场所周围也是苍蝇大量活动栖息的地方,灭蝇可结合树木和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选用0.3%辛硫磷或0.5%敌百虫,对以上重点场所周围50米内的绿化带每10天轮流换药消杀一次。可持续杀灭停留在植被叶面或物体表面的苍蝇。

第10题:

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创卫要抓好哪10个方面(类)的工作?


正确答案: (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2)健康教育;
(3)市容环境卫生;
(4)环境保护;
(5)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6)食品安全;
(7)传染病防治;
(8)病媒生物防制;
(9)社区和单位卫生;
(10)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